三个方向,转型网咖或将成主流
在重重危机面前,苏州部分传统网吧开始“转型求生存”。
转向欧美流行的网咖(网络咖啡馆),为日暮西山的传统网吧行业带来一线生机。记者在碧凤坊的一家网咖看到,这里的屋顶有吊顶,墙上有卡通人物和动物画,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座位不但有普通的休闲区,还有卡座区、多人包间、情侣包间和单人包间;此外还有吸烟室,并可买到咖啡饮料和西点。
尽管这里的上网费比较高,最便宜的休闲区也要4元一小时,大致是普通网吧的两倍,卡座和包间更高达8—10元每小时,但依然顾客盈门。负责人方凌俊介绍,晚饭前后开始,这里就会出现排队现象,一般要排一二十人,满座可保持到23时。“我们的单机日均收入可达50元,听到这个数字,同行们都不相信,但现场考察以后就信服了。”方凌俊如是说。
刘智勇介绍,苏州网咖最早出现在去年初,目前已开出5家。它们的本质就是网吧,只是更强调舒适、休闲的环境,迎合了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再加上网吧消费比其他娱乐消费都便宜得多,因此受到追捧。
对于网吧的未来发展,刘智勇认为,从现实条件来看,网吧还是有着特定的需求。无论从设备看还是氛围看,网吧对游戏玩家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只要游戏存在,网吧就会继续存在。但要想活得海阔天空,网吧应该与时俱进,至少像饭店分成高档饭店、主题饭店、便利饭店一样,朝三个方向发展:一是提档升级,变成网咖,这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流;二是变身主题网吧,突出游戏或电子竞技功能;三是扮演社区网吧的角色,规模虽小,靠近便赢得顾客。
苏州腾龙科技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的实践,印证了刘智勇的分析。该公司去年9月接收了虎丘路、玻纤路交叉口的金慧网吧,改造成网咖,重新开张4个多月就收到了明显效果。公司董事长许兴春说,改造前,那里一个月营业额只有三四万元,固定开销却达5万元,改造后,月营业额已增加到15万元,彻底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