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之后,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摇身一变成为了众多年轻人的“玩具”,于是它开始占据我们大量的零碎时间,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成了众多老师的头痛的问题。那么学生痴迷手机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以至于让众多老师都束手无策。
最近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90%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而更有60%以上的学生每10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
老师“败北”:想了那么多法子还是斗不过手机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老师昨诉苦,每次讲课开始大家还好,后来越听头越低,“有时提个问题,大家半天都没反应。”为此,他更加认真备课,每次课堂都会结合网络、热点、杂志等搜集各种资料,让课堂更加有趣,但很多同学仍然低着头,每隔一会就看下手机。“手机成了打不退的第三者。”他无可奈何。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德语入门课的任课老师沈晶深有同感。为提高课堂吸引力,她使出浑身解数,玩数字游戏、模拟现场对话、放自己去西欧游玩的影片、听德语歌……无招不有,可依然难挡手机对学生的吸引力。
“我一扭头,学生的手机屏又齐刷刷地亮起来,想了那么多法子,斗不过手机,挺心寒的。”沈晶苦笑。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合同法老师胡宗谦昨告诉记者,他让学生课堂上演话剧、开展答题有奖活动,可玩手机的学生仍然不少,只有到考试才会接到学生电话、短信,希望手下留情。“我曾开玩笑和同事说,学生的成绩跟他们手机电量和流量成反比。”
学生“投降”:老师“以毒攻毒”的绝招忒狠了
为把学生从手机里抢回来,有的老师在课上“以毒攻毒”——用手机上课。去年6月,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管理基础与实务课程杨老师就让大一学生见识了这一课堂新招。
“学生爱玩手机,那我就用手机上课,让他们玩个够。”杨老师开始研究新媒介,开设微信公众号,用微信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发送漂流瓶,或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发送课堂照片和内容,不玩还不行,计入平时分。学生第一节课45分钟必须一直死死盯着手机,很多人大呼“脖子疼,眼睛受不了,流量耗太快,老师以毒攻毒的绝招忒狠了。”第二节课,学生乖乖听课做笔记了。
“期中考试演话剧啊,连台词都来不及背,哪还有时间玩手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学生吴枫说。原来,她们的英语课上,老师“花样百出”,一会要演讲、一会要讨论,忙得学生根本没时间碰自己的口袋。
“我们老师有无数个点子和话题,一会让你谈文章出轨、一会谈真命天子,跟不上她的节奏可是要被扣平时分数的。有时我刚想摸下手机,就被她点起来了。”学生小柯说。
对此,任课老师黎闯进坚信:“让学生忙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就忘掉手机这回事了。”
当然,能用手机上课的课程毕竟不多,绝大多数课程不能“以毒攻毒”,老师们还是担心他们的方法也只是暂时占了上风。
六成大学生10分钟看一次手机
记者昨在湖大、地大、中南民大学生群里做了个小调查,被调查的男生47人,女生53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中,90%的学生都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经常玩的占49%,有时玩的占37%,很偶尔玩的占12%,从来不玩的只有2%。常玩的人中,超六成大学生10分钟以内就要看一次手机。
在手机功能使用中,聊Q、微信、打电话占29%,刷朋友圈、微博占28%,玩游戏占9%,看电影、电视占16%,看小说占7%,学习占4%,看新闻占5%,其他占2%。
民大新闻专业的小陈说,也不是说整堂课都在玩手机,只是有时开小差。比如公共大课、选修课上,一半学生低头玩手机。
记者又找了10位老师,其中3人对此现象表示“基本不会制止。”
在高校任教10年的王宇诉苦说,现在大学的课堂较难管理,只能委婉提醒学生把手机关掉。
4月初,地大地球科学学院团学联发起一项“课堂脱机”活动,记者曾试听了两节课,第一节课状况还好,一下课,四五名学生飞奔回讲台取手机。手机交后,很多学生一节课习惯性地摸了10多次裤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