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提供成最大难题
最大的难关之一便是能源提供问题。《钢铁侠》中的军火商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研发出了超小型“方舟反应堆”(arc reactor)为其战衣提供能源支持。但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类似的“超级能量源”,项目开发者们也都对现实版“方舟反应堆”的想法一笑置之。
Ekso Bionics的安古尔德表示:“钢铁侠说得对:一切都是方舟反应堆的功劳。如果有人真的能够研发出来的话,那可真是太美妙了。”安古尔德和他的团队在一间由福特汽车厂房改造的车间里进行着研发工作,这间厂房曾在二战期间被用于制造坦克。办公室颇具科技初创企业的独有风格,拥有高高的顶棚、开放的工作区以及长长的台球桌。由该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设计的庞大“外骨骼”战衣被摆在了置物架的显著位置,旁边的一个大箱子里还有大量被废弃的膝部支架、头盔、护肩、战靴和铰链等,这些都是从早期钢铁侠战衣中获取灵感而设计出来的。
国防部的研究人员估计,他们需要重达365磅(约合166公斤)的电池组才能为设想中的战衣提供足够的动力。研究人员希望专为无人机设计的小型发动机能够成为更好的替代品。这一令人头疼的能源问题促使美国军方要求一位加拿大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无动力驱动的“外骨骼”战衣替代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这个加拿大团队正在研究体重600磅(约合272公斤)的日本相扑选手如何能够移动自如的原因。
Mawashi Protective Clothing Inc.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仿生“外骨骼”和防护性外衣设计公司。该公司创始人阿兰·比约尔德(Alain Bujold)表示:“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昆虫、龙虾和犰狳等外壳生物,该公司已经研发出了数款防护性外衣。
三位美国特种兵参与了战衣设计的测试过程。而战衣设计团队已经扫描了测试者的身体指标,并打印出了三位特种兵的人体模型以为他们量身定做“外骨骼”战衣。美国马萨诸塞州纳蒂克士兵研究、开发与工程中心(Natick Soldie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负责研发XOS机械装甲的大卫·奥德特(David Audet)指出:“如果我们无法研发出可以帮助士兵作战的轻型战衣,那么他们将继续饱受超负重作战之苦。我们让他们背负了太多的作战装备。”
2012年12月,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SEAL Team SIX)突袭位于阿富汗东部地区的一栋建筑物,解救被当地民兵组织控制的一位美国医生。据军方官员透露,正是这次行动成为了“外骨骼”战衣研发项目的重大转折点。在此次解救行动中,一名海豹突击队队成员被击中身亡。而负责指挥此次行动的美国海军上将威廉·麦克雷文(Adm. William McRaven)毅然决定他的部队需要得到更好的装备。
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采购部负责人詹姆斯·杰乌尔茨(James Geurts)表示:“这是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进行反思的事件之一:我们的长远计划在哪里?基于现有手段,我们已经几乎做到了所能做到的一切。是时候采取冒进措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