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了充电宝电源容量虚标、安全性等问题。在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充电宝的一次摸底检测中,共采样32批次产品、224件样品,结果竟全部存在质量风险问题。
质检总局称,抽检的充电宝主要是存在“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塑料外壳不阻燃”以及“重物冲击可能短路自燃”等安全风险。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在这些抽检的产品中,竟然有6批产品在检测中起火爆炸。
除此之外,央视还曝光了几款容量偏差率超50%的产品,小米充电宝赫然在列。
销售人员:电源容量虚标
央视记者在调查中,有很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充电宝产品存在电源容量虚标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充电宝电源容量虚标的问题,在行业内部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秘密,甚至有些销售人员说,现在市场上充电宝产品电源容量虚标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销售人员说,生产厂商和他们这些销售商之所以敢于这样明目张胆地虚标电源容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在选购种类繁多的充电宝时,根本无从判定电源电量虚标与否。
检测:32批次充电宝都存安全风险
为了对国内充电宝市场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分别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与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对国内充电宝市场进行全面的质量风险监测。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对全国充电宝的检测,一共采样了32批次产品,每一批次选取7款样品,一共224件样品,主要是对充电宝的外壳、电芯和电路板等主要部件使用和安全性能做重点检测。
参照移动电话电池等产品相关标准,深圳和上海等地的检测部门集中对32批次224件充电宝样品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检测,结果发现,32批次的充电宝全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陆春明介绍,这32个批次移动电源中,9个批次产品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不合格,存在发生内部短路时起火爆炸的风险;28个批次产品输出电气性能测试不合格,存在损害被充电设备的风险;20个批次产品外壳材料可燃性测试不合格,存在无法对电芯起火进行阻燃的风险。此外,17批次产品存在容量虚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