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打造世界级科幻电影的漫威打法
《三体》电影拍摄前出现许多负面声音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缺乏相应的作品,国人很难相信国内电影公司能把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拍成科幻电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洋彼岸好莱坞科幻电影长时间对中国市场的轰炸,已经培养出国内观众欣赏全球顶尖商业科幻大片的习惯,因此眼光自然也高。小说《三体》成功问鼎雨果奖,已经证明了其价值获得了全世界的最高认可,电影的制作自然也需要向好莱坞科幻电影看齐。
以漫威为例,众所周知,漫威科幻电影风靡全球,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的代名词,其名下的《钢铁侠》、《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11部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席卷全球票房83亿美金,可谓是如日中天,可是在漫威电影发展的历程中并不是如此一帆风顺的。
在过去,超级英雄漫画,最初只是在年轻人中流行,甚至是登不上台面的亚文化,而好莱坞对待亚文化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去原作化”,制片商不会去考量是否与原著相匹配,使得漫画改编电影深受其害,因此漫威决定自立门户,掌握拍摄的主导权,这一举动成为漫威电影宇宙大厦的基石。2008年开始,漫威电影决定启动电影宇宙计划,复仇者四大巨头的自传电影共享同一个世界观,每一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铺垫,从而勾勒出一个完整统一的电影宇宙,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漫威电影宇宙的制片理念撼动了长期以喜剧、动作、爱情、科幻类型片为主流的好莱坞格局,以亚文化改编的电影成功征服了世界观众。
实际上,漫威电影宇宙的成功来源于创新,不仅仅是格局的创新,还包括英雄IP运作与内容上的创新。在格局上,漫威改变了好莱坞以往对待亚文化的“潜规则”,自主操刀漫威电影的制作,与漫画能够深度的结合;在IP运作上,将多年积累与沉淀的英雄IP展开联动,共享同一个世界观,使得分散的英雄形成一个整体,发挥出IP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整个英雄文化的价值;在内容上,漫威将类型整合发挥到极致,虽然同属于商业片,但漫威能够将多种元素以最好的方式融合到一部电影中,比如紧张的战斗节奏中融入一些笑料,这种效果想必是观众所喜爱的。
除了电影上的成功,漫威还注重周边产业的拓展,想要打造跨产业的超级英雄帝国,不断推出动漫、主题公园、玩偶等全产业链内容,进一步放大漫威的价值。从本质上看,漫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产品,而是在打造一种文化。
《三体》电影距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从《三体》的制作看,我们其实已经看到制片方的种种努力,想要使得这部影片达到世界科幻电影高度,虽然特效技术离好莱坞还有差距,但是可以采用全球化打造,让好莱坞特效团队来帮我们制作;为了保障电影内容质量,邀请小说作家刘慈欣担任艺术监制,深度参与电影内容制作;为了使电影画面真实还原小说场景,费大功夫建设三体世界标志性的建筑——红岸基地模型……但世界顶级科幻影片之所以是世界级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要好看,还需要传递一种世界级价值观。
漫威的成功已经告诉中国科幻电影,成功是需要创新与勇气的,漫威的创新围绕的核心都是漫威英雄文化,而《三体》目前更多表现的是在产品细节上面。技术是可以学习、提升的,但是如何传递文化观念,打造文化产品确是学不来的,因为这是留在骨子里面的基因。所以,《三体》电影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站在品牌文化的高度来考量。
据了解,游族网络计划把《三体》小说改编成系列电影,并展开影游联动,做成《三体》游戏,未来还将涉及其他娱乐产业内容,这种打通全产业链的做法其实已经有做文化产品的苗头了。一种文化,要想闻名世界,跻身主流文化中,积累与沉淀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漫威电影的成功与其多年来塑造的英雄文化IP密不可分,即时放大到整个好莱坞科幻电影,其宣扬的英雄主义也是多年来众多影片沉淀的成果。因此,《三体》若想成为一种享誉世界的文化符号,首先要做的就是价值的沉淀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