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确凿
这一次,结合最新观测数据和其他一直可追溯到2000年的原有数据,大大增加了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团队成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天文学家迈克·恩德尔(Michael Endl)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信号在相位与振幅方面都非常清晰。这是一颗行星存在的确凿证据。”甚至,相关数据还暗示在该系统内可能还存在着另外一颗行星,其公转周期大致在100~400天之间。
研 究组现在想要确定这颗行星在公转过程中是否会经过比邻星的前方。当然这样的几率很低,但如果这样的凌星现象的确出现,那么这将帮助科学家们判断这颗行星的 诸多细节参数,比如它究竟有没有大气层的存在?目前,一个由基平领导的独立小组正在积极搜寻比邻星可能存在的掩星现象,科学家们正努力从大量数据中搜寻任 何与此相关的蛛丝马迹。
美国宾尼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斯特恩·斯加德森(Steinn Sigurdsson) 表示,此次在比邻星附近发现系外行星的成果出现的时机恰逢科学界正越来越对围绕红矮星运行的小质量系外行星的兴趣与日俱增的时候。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空间 望远镜的相关成果已经证明了这类恒星周围存在小质量岩石行星是一种普遍现象,而红矮星本身也是银河系内数量最多的恒星类型。他说:“这是对于这项战略的最佳支持。”
有朝一日,今天我们找到围绕比邻星运行的系外行星的这项成就,或许将被证明是开启行星研究领域一个全新时代的里程碑式事件。基平指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目标和着眼点,以便我们能够据此研制下一代的望远镜,甚至有朝一日直接飞往那里进行实地探访。”他说:“而这正是将系外行星科学推进到下一阶段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