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游戏类型的融合
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这个新游戏类型快速诞生并成熟的时代,Roguelike一直处于一种被冷落的状态。直到开发者们再一次关注到了Roguelike这独特有趣的特质。
不再是经典的回合制;将更具体化的画面和游戏要素融入到游戏当中,动作(《盗贼遗产》)、冒险(《饥荒》)、射击(《以撒的结合》)甚至还有音乐游戏元素(《节奏地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游戏类型。起因是所有的开发者在当时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游戏的寿命过短。即便再困难的关卡终有攻破的一天,再长的故事也有完结的一日,而Roguelike却在此时给了他们启发,用一个完全随机生成的世界来增强玩家游戏体验,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游戏,每当你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这段旅程绝不可能和你之前的任何一段完全相同,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时间终于来到了现在,让我们看看Roguelike是如何在这个大作横行、玩家心浮气躁、网络游戏遍地开花的时代重现生机的吧。
Steam掀起的最炫独立风
事情还要从1996年说起,时下最热门的游戏开发商暴雪游戏在1996年发布了脍炙人口的《暗黑破坏神》,奠定了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的基调,庞大的装备库和数不尽的敌人让玩家一度陷入疯狂,而在4年之后发售的《暗黑破坏神2》更是让暴雪打开了通往全世界的大门:波澜壮阔的冒险活剧、绚丽璀璨的视觉特效,以及有如亲身打造史诗般的游戏体验,这些爆款元素全部激起了玩家们狂热的追捧。
然而,殊不知这款游戏却是典型蕴涵着Roguelike内核的作品,虽然流程有限,但三个截然不同的难度、掉率极低的史诗套装和全随机的地图生成让玩家们在这个黑暗世界中成为了疯狂的“刷子”,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神秘的符文之语。直到现在,《暗黑破坏神3》的核心玩法仍然是无尽的大秘境和“刷刷刷”,玩家在其中不知疲倦地杀怪,去追逐那不可一世的完美套装。
《暗黑破坏神2》的成功再一次激起了游戏开发商对于Roguelike随机性的重视,即便它与传统Roguelike的“柏林定义”相差甚远,但真正让Roguelike变热的并不是“《暗黑破坏神》系列”,而是如今最热门的Steam平台。可以说,Steam平台几乎掀起了一个潮流,至少在国内,Steam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改变了众多国内玩家对于电子游戏的认识——从盗版的轻浮到正版的尊重。于此同时,独立游戏的兴起也是同样一个契机。
不依赖于传统大作的束缚,游戏创意天马行空,用有限的资源和成本构建一个让玩家瞠目结舌的作品。这恰好与Roguelike的性质完美贴合,“集百家之大成”正是Roguelike能够走到今日的原因,开发者可以将所有游戏创意付诸实际,融合在一款游戏当中,形成一款高完成度的游戏作品。依附Steam平台也能更轻易地接触到核心玩家,人民群众“自来水”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具备足够高的可玩性和趣味性。
Roguelike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
随着游戏开发引擎的更新换代,画面品质和流畅性已经成了现代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反观Roguelike仍然大多数以低画素的画面为主。虽然部分开发者会将极具内涵的情节融入其中,但却通常让玩家进行“脑补”而不是直接通过画面展现,这种表现方式也算是继承了Roguelike的独特文化底蕴。玩家对于这种画风也通常能够接受,一方面降低了工作室的开发成本,二来玩家也能找回8位机时代的青涩回忆。
虽然也拥有像《以撒的结合》这样深藏不露的宗教暗示和故事深度,但大多数Roguelike仍然采用传统的《龙与地下城》设定来构建世界观,一个黑暗的城堡,魔法、神器和最终的魔王,玩家扮演勇士在城堡和地牢中完成探索,以击败最终BOSS为目标艰难前行。剧情的打磨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一环,只要核心的探索和随机机制不变,玩家的热情便不会减。
【国内的Roguelike市场与独立游戏的发展】
如今,国内玩家对于独立游戏的看法也日渐成熟,好的作品从不缺推广方式,网游的发展、手游的兴起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玩家对于Roguelike的热情。而这几年中国独立游戏也终于渐渐摆脱了“抄袭”、“山寨”的阴影,迎来了曙光。
说到底,中国的独立Roguelike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近期在Steam发售的《失落城堡》销量一飞冲天,用横板动作要素打造核心,用丰富的武器和道具强化游戏乐趣,再加上质量上的严格把关,铸就了这款看似平淡却意义非凡的作品。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虽不超群出众,但却振奋人心。三名华南理工的应届毕业生组成的开发团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游戏的希望,也证明了国产独立游戏开发者的坚定决心。
这是国产独立游戏在世界平台上的一次真正历练。就像游戏所描绘的那样,高耸如云的黑暗城堡向中国独立游戏开发者第一次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