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边装作听懂的样子回应小哥,一边四处看着纽约的街头,没多久就到了梅西百货。
这层主要是箱包和奢侈品,左手边有两个脚丫图标在招呼我,原来是男女款腕表,每款上都有一个标签图标,显示了我不认识的品牌和我不认识的型号。凝视它一会,详细信息就会在空间中跳出来。
中间是商品的三维动图,左边是名称价钱什么的信息,看了看价钱,我转向了右边的关闭按钮。如此往复四五次,终于确认了没有哪块表我买得起。系统仿佛知道我的尴尬,跳出提示“向下看,有更多操作”,果然出现了返回主页的按钮,我回到了刚才的VR样板间里。
逛完美国,决定去日本看看~在日本,当然是坐的是日本标志性交通工具轻轨,车厢里很干净,不过感觉比京沪高铁要慢一点。下了轻轨就是日本的街头。过了会,就到了松本清的药妆店。看到这两排货架,当时我就晕了,一排又一排的化妆品,还都是日文,不过还好信息标签是中文。远方的商品看不清?向下看,地上有个行动的箭头,盯着它就能够前进,走近了再看看。。。
按照这个流程,我在10分钟内几次穿梭美国、日本和澳洲。
在美国开过帆船在美国开过帆船
在澳洲搭过直升机在澳洲搭过直升机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澳洲的Freedom Food生态农场,他家的店铺竟然是一片草地……中间有几只调皮的奶牛想过来偷吃零嘴,结果蹭掉了一个菠萝,被自己吓得退散开去……
十几分钟的四海穿越,心满意足。但脱下Cardboard后,看着购物车里唯一买的起的美国进口海飞丝,不禁陷入了沉思。。。
技术拆解:
Buy+主要使用了交互式全景视频技术,应该是考虑到VR的第一波大量用户来自于现有手机的存量用户转化。在交互控制部分,通过注视点悬停来实现点击,通过控制视频帧位来实现场景中的前进后退,最难得的是通过视频帧位来确定商品交互信息应该显示的位置,工作量蛮大的。后台打通了淘宝账号信息以及商品数据库,实现了购物的基本功能,目前看满足最基本的商品选择及购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