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各大景点、写字楼、商城、学校附近都会有一个摊位,卖着外脆里嫩,香气四溢的烤肠。
肠体对称着划上几刀,在滋滋作响的热油声中炸到“开花”,等表面形成一层金黄的壳,再撒上孜然辣椒等调料粉,咬上一口,外面焦脆、里面粉糯,又香又脆。
对于这样一根完美淀粉肠,吃货们的最高评价是——“超级喜欢淀粉肠,但凡带一点肉我都不喜欢”
虽然这句话充分体现出大家对淀粉肠作为街边解馋小吃的宽容与偏爱,不过,你可“误解”淀粉肠了——淀粉肠里还真不能没有肉,不然它就违法了呀。
只要是正规的火腿肠 肉就是主要原料。火腿肠在上世纪 80 年代作为肉类的创新品出现,但是随着市场的价格竞争,含肉量一度下降。
为了整治市场乱象,2007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火腿肠的国标 GB/T 20712-2006 《火腿肠》。其中对火腿肠定义为:以鲜或冻畜肉、禽肉、鱼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搅拌、斩拌(或乳化),灌入塑料肠衣,经高温杀菌制成的肉类灌肠制品。
在 2024 年实行的火腿肠新国标的火腿肠定义中,也保留了肉类作为主要原料这一点。当然也存在其他的灌肠产品,比如老北京灌肠,嘉禾血灌肠等,但他们都不是火腿肠。
曾经河北省地方标准也真的有过淀粉肠的标准,规定淀粉含量大于 10%,蛋白含量不低于 5%,但这个标准 2009 年 3 月实施,只存续了4年,在2013年5月就被废止了。
所以有些朋友小时候可能真的吃过真的淀粉肠,但是现在它们已经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