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
他刚刚击杀了一头凶猛的鲨鱼,正在炫耀自己的胜利。
然而,危机尚未结束。
就在他忘情嘲讽的同时,突然从水面中冲出来一只完全没有受伤六头鲨鱼,一口就把他吃进了嘴里,这“逼真”的特效,“紧迫”的叫喊,“渗人”的血浆,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以上抽象到搞笑的画面来自“传世神片”《夺命鲨》系列的收官之作《夺命六头鲨》,你可别以为它是什么不知名三线小厂做的垃圾B级片(实际上就是)。
非要向上追溯,它勉强算得上是著名经典电影《大白鲨》在新时代的继承者......只是,像它这样“歪瓜裂枣”的继承者,还有至少500部,而且他们的平均分,大概率不会超过5。
“鲨鱼”这个开创了怪兽惊悚片的先行者,这个给一代人带去噩梦的恐惧之源,如今,已然成为了搞笑猎奇的代名词,什么《鲨卷风》《鲨鱼啾大战乌贼娘》之类的玩意漫天乱飞,与其说他们是惊悚片,不如说是搞笑片。
曾经,那个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类型电影,怎么就成了今天这个烂得发瘟的模样?
提起鲨鱼电影,我们还是得把时间拨回到1975年。
那一年,斯皮尔伯格带着他的《大白鲨》,给了全美国一记来自海洋的恐惧重拳,那探出海面的蓝色死神,那在水中晕开的危险殷红,那藏于深海的恐怖巨兽,成为了一代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自此之后,怪兽惊悚片成为了恐怖电影的一大类;自此之后,电影的票房开始用“亿”计算;自此之后,每年的暑假成了各类大片扎堆宣发的节点;自此之后,人们对未知深海的恐惧开始具象化,鲨鱼,成为了流传到今天的文化符号。
可以说,《大白鲨》不仅是一部电影,一个类型片的开端,还是又一个由美国缔造出的全球级别文化现象。
在《大白鲨》诞生的头几十年,各路后继者纷纷摇着“鲨鱼电影”的大旗开始了对这一题材的不懈探索,他们或是在特效上向着更具冲击力的领域进发,或是试图在故事上更进一步探讨人与自然,或是向着科学幻想一路狂奔,亦或是回归现实的冷冽。
然而,它们很快就没活了。
后续的电影不仅没有重现《大白鲨》的辉煌,甚至没人能超越这个“开山鼻祖”,同样被冠名为“大白鲨”的后续三部作品更是呈现出了一部更比一部差的现状。
这其实不奇怪,你只需要仔细想一下就能明白,鲨鱼这东西作为一个恐怖元素来说还是太浅薄了,比起正体不明亦或者本身就是虚构的鬼怪妖魔来说,现实存在且能够被研究的鲨鱼注定随着人们对它的了解失去那层模模糊糊的恐惧滤镜。
当《大白鲨》出道即巅峰地将生存,恐惧,危险与未知深深刻进观众心中的那一刻,它的后继者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竭泽而渔的境地。
通常来说,成了这么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也就没必要挣扎了。然而,美国人对鲨鱼的感情到了一种堪称狂热的地步。
如果只有鲨鱼不够的话,那就让鲨鱼长两个头三个头!如果这还不行,那就让鲨鱼飞起来!如果还不行,章鲨,僵尸鲨,机械鲨轮番上阵,什么?你觉得这些变异鲨鱼还不够过瘾?那我们就给它们找个足够分量的对手打一架!
或许是在某种“我不要鲨鱼电影死!我要重塑鲨鱼电影辉煌”般无理取闹的情感驱动下,以下这些电影,诞生了。
就这样,在大制作的鲨鱼电影终于卖不动的时候,这些不知道哪出来的B级片歪瓜裂枣继承了它的残躯。
就像三哥执着于把任何完整的食物加入玛莎拉做成刚拉出来的样子一样,在他们的手里,鲨鱼吃人已经成为了某种“底层代码”,总之先把鲨鱼和各种猎奇的东西往里塞,然后再让它们在电影里库库吃人,最后,再想方设法让故事动起来。
比如为了解决鲨鱼不能上岸的难题,《夺命六头鲨》的导演选择让其中的四个头拄着地蛄蛹,比如为了开拓城市地图,《鲨卷风》全系列都有一个不知道为什么飞在天上的“鲨鱼龙卷风”追着男主跑,再比如为了更进一步突出鲨鱼的残暴,《坝气鲨》里的鲨鱼直接用尸骸建造了一个大坝.....
像这样又烂又抽象的鲨鱼电影远远不止我列举的这些,它们的数量没有1000也有500。
终于,在鲨鱼电影诞生几十年后,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些神出鬼没的深海猛兽,反而是各种抽象乃至弱智的鲨鱼,呲着大牙,瞪着傻呼呼的大眼睛对着每个路过的角色乃至观众嚼来嚼去。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拍的人都癫成这副样子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看啊?
在了解“抽象的鲨鱼”为什么有人看之前,我想我们必须要先解释清楚,最初的鲨鱼是如何俘获当时的观众的。
首先,客观来说,以有限的成本塑造恐惧这一块,鲨鱼还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类对深海的恐惧,仅仅依靠一个探出水面的鱼鳍就能诠释得淋漓尽致,《大白鲨》能够成为跨时代的大作就依靠了这个鱼鳍带来的压迫感。
其次,主观来说,鲨鱼片的女主角,都有足够的理由穿一身比基尼.....
你别不信,我认为这是绝对是鲨鱼片吸引人的另一大原因,毕竟影片的主角永远是鲨鱼,想要描写鲨鱼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来到海边,那都到了海边了,角色还穿着毛衣毛裤是不是就没意思了。如此,再找几个身材姣好的女演员,就能顺理成章地让她们换上比基尼,给观众送一波福利。
总而言之,在恐惧和美女的双重作用下,鲨鱼电影如何能不令人喜欢呢?先进的特效,精心烹制的恐惧,养眼的女星......可以说,鲨鱼,就是当时人们对“大片”刻板印象的合集。
然而,现如今的鲨鱼电影看中的是上述要点吗?不是的兄弟,包不是的,不仅不是,而且还恰恰相反。由老牌鲨鱼电影构建起的“刻板印象”在现如今的价值,就是被我上面提到的各种弱智玩意踩到地上摩擦。
你有精湛的演技,我有演员的笑场;你打磨的恐惧深邃入骨,我塑造的危机胡闹搞笑;你有比基尼养眼女星,我有大白牙黑人大妈.......
可以说,若只鲨鱼电影的精髓就是处处跟传统的“鲨鱼大片”对着干,他们就是故意的,故意把鲨鱼电影拍得这么烂,这种完全反着来的叛逆拍法,自然而然就吸引了一大群热衷“赤石”的观众。
人们嘲笑着低劣的演技,抽象的特效与毁三观的剧情,却又与制作商如高山流水一般惺惺相惜,毕竟,一板一眼的工业化大制作,初看可能是惊喜,同样的套路看多了难免就会变得腻歪,而这些垃圾鲨鱼电影,抽象剧情和迫真演技轮番上阵,怎么看怎么有活。
上文中我曾列举过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都出自一个专门生产烂片的公司——The Asylum,国内的粉丝“亲切”地称其为“疯人院影业”。
这帮人除了专门拍一些当红烂片的山寨版,还有着令人咋舌的鲨鱼片库存,鲨卷风系列,多头鲨系列,都是他们旗下的“王牌电影”,这让人不得不怀疑,疯人院影业的老板是不是一个狂热的鲨鱼影迷,拍山寨片是工作,去码头整点“鲨鱼”才是生活。
总而言之,在制作公司和粉丝的双重改造下,在鲨鱼电影昔日构建的鲨鱼文化的残骸上,一种名为“鲨鱼烂片文化”的新符号诞生了,这不仅是审美的变迁,更是一种对权威表达的调侃。
不过我得提醒看到这里的读者一句,这些垃圾鲨鱼电影本质上仍然充斥着不堪入目的桥段和毫无营养的内容,也并不会因为它特殊的解构属性就变成什么值得观赏的东西。
或许,让观众能在看完之后发出:“哈哈哈哈哈哈太弱智了,哈哈哈哈哈哈太鲨雕了”这样的感慨,就是它们的全部价值了吧。
总而言之,从工业化的“恐惧巨制”到小作坊里的“搞怪盗版”,鲨鱼电影走过的路程虽然漫长,却异常的清晰,它欢快地从名为流行文化的高山上加速下落,几乎一夜间就脱掉了自己身上代表着高端前沿的马甲,最后落在地上,落在土里,成为了一个接地气的纯粹娱乐符号。
尽管总得算下来这些鲨鱼B级片的评分可能依然超不过5,然而它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出了一部又一部,这些广义上的“影像垃圾”们用自己烂却仍能大卖的真实战绩印证着大众娱乐永恒不变的真理——烂到极致就是好,土到极致就是潮。
它们主动赋予了观众们充足的权利,让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批判它的粗制滥造,让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嘲笑它们的奇异抽象。
你不必担心影片里藏着什么后现代化的讽刺,无需在意它的视听语言会有什么隐喻,甚至不需要担心有人跟你的观影体验相左,毕竟喜欢看这些玩意的网友,肯定也是烂片界的“老吃家”。
以至于如果一个名叫《绝命深海:忍者大战万头鲨!》的电影出现,大家完全不会质疑它的导演演员剧本等配置,更不会在意什么音画特效之类的基本观感,而是会争先恐后的点进去,看看这最新的抽象“鲨鱼电影”又能烂出什么新高度。
至于承载着这一切的鲨鱼,这个软骨鱼纲、鲨形总目海洋动物本身,或许早就被彻底剥离,不再是“鲨鱼电影”符号的一部分了。
毕竟,如今萌系的鲨鱼形象远比那些在B级片中呲着大牙瞪着死鱼眼一口一个“爆汁人类”的玩意要火爆得多。
鲨鲨从不惦记着去海滩上啃几个人类打打牙祭,也不在乎自己长出了几个头,更不会突然跟什么“进击的巨人”打一架,如果有一天,鲨鲨真的看到了自己当主角的若只电影,或许只会留下一句感慨:
“人类到底在想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