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性能测试:
实际性能测试我选择了一个大小为20.8GB的文件夹,该文件夹中含有245个子文件夹以及1319个大小不等的文件。
写入测试,把其它固态硬盘(D盘)的文件通过Fast Copy软件将20.8GB大小的测试文件夹([Test])写入到测试的AN1500固态硬盘(E盘)上。
实际用时6.8秒。平均写入速度为3121MiB,每秒传输文件为193.2个。
读取测试,把测试的AN1500固态硬盘(E盘)的文件通过Fast Copy软件将20.8GB大小的测试文件夹([Test])读取到其它固态硬盘(D盘)上。
实际用时8.8秒。平均写入速度为2418MiB,每秒传输文件为149.7个。
同盘拷贝测试,把测试的AN1500固态硬盘(E盘)的文件通过Fast Copy软件将20.8GB大小的测试文件夹([Test])拷贝到相同的固态硬盘(E盘)上。
实际用时10.4秒。平均写入速度为2045MiB,每秒传输文件为126.6个。
测试感想:
AN1500无疑是一款性能强劲的固态硬盘,当然伴随着性能而言就是它的价格了。所以它注定成为某些刚需或是有钱人才会考虑的东西。
而它X8速率的PCI-E接口限制了自己的安装方式——它只能装在X16的显卡插槽上面。
正如我们前边所说,非HDET平台一般只有3个显卡插槽,如果将其插在最下边,则只能享受到芯片组的PCI-E X4速率。在中间又会妨碍到显卡的散热(挡住进风)。所以,最合适的选择是将显卡下移,把AN1500固态硬盘插在最上边的显卡插槽上。
在我们已知PCI-E 4.0 X16速变成PCI-E 4.0 X8速不会影响显卡性能的前提下,这样的调整确实是非常合适的。
也因此,发挥出最佳性能的AN1500,得益于2块NVMe M.2固态组成的RAID0阵列形式,其表现速度真的是非常优秀。合理的散热设计又使得固态硬盘散发的热量可以更快的被吸收散发,所以寿命也能得到极大的保障。
虽然说RAID0和非RAID0是在性能乘以2和寿命乘以2之间做选择题,但是,其本身固态硬盘的素质加上WD_BLACK品牌的加持,SN730并不是那么容易出现故障。
在这一点上,个人是推荐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再说了,即使不组RAID0,谁知道坏的那块是不是正好有正好想要保留的重要数据呢,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