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及原始链接】
伴随着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场上隆隆碾过战壕的大游民坦克登上历史舞台,围绕着坦克与反坦克一直是一对螺旋上升的矛盾课题,为了针对这位“陆战之王”,一系列反坦克武器被开发出来,而坦克自身的战斗力也是与日俱增。恰逢坦克诞生一百年,那么在这个百年之交,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番历史上出现的那些知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枪:
一战中,反坦克枪是专门设计出来击穿车辆装甲的步枪,它最主要的攻击对象就是坦克。这种步枪随着坦克刚出现的时代也同时投入战场,可是随着车辆装甲愈来愈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反坦克枪失去效用,甚至无法对中型以上的坦克构成有效威胁,反坦克枪逐渐失去了装备的意义。不过越战的出现让反坦克枪再次焕发生机,因为他们发现了新的猎物——直升机,反坦克枪也拥有了全新的名字“反器材武器”。
Gew.98毛瑟步枪配K子弹
1898年,7.92毫米口径1898年式毛瑟步枪成为德国陆军制式步枪,德国陆军命名为Gewehr 98(简称:Gew.98)。英军坦克的出现让德军的各种直射火力无能为力,最初提升贯穿力的尝试是使用“反向弹头”(reversed bullet),这种方式下仍使用和一般步枪相同的弹药和弹头,只是弹头是反着装入弹壳内,并增加装药量。更进一步的发展是采用特制的穿甲弹头,例如说像德军的“K子弹”(K bullet,德军正式名称:Patrone SmK Kurz 7.92mm),它也能由一般步枪发射。K子弹有着增量的推进药,并使用铁芯弹头,在与装甲表面垂直射入的情况下,它有约30%的机率能贯穿当时坦克8mm厚的装甲,而在100米距离射击的情况下,最多能击穿12-13mm厚的装甲。
德国毛瑟M1918 13.2毫米反坦克步枪
不过K子弹毕竟是一种概率武器,当时世界各国都需要更大威力的子弹,专职反坦克武器的开发工作还是提上了日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更大口径的子弹来对付坦克,毛瑟M1918 13.2毫米反坦克步枪为德意志帝国陆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针对协约国(主要是英国)的装甲车辆所研发生产的反装甲武器,初次登场时间是1918年2月。由于毛瑟开发的13×92mm子弹宣告完成,加上当时德意志帝国陆军都采用Gew.98步枪,因此毛瑟产生将G98步枪“巨大化”的概念并进入量产。毛瑟反坦克步枪同时采用Maschinengewehr 08的两脚架作为稳定支架。随后世界各国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反坦克枪,如苏联的PTRS-41(cod5中有过出场)、日本九七式反坦克步枪、Boys反坦克步枪等。
出现在《战地1》中的德国毛瑟M1918 13.2毫米反坦克步枪与大游民坦克
巴雷特
前文说过,二战初期反坦克枪即被打入冷宫,但是直升机的出现让这种武器又焕发了新的生命,美国武器设计师朗尼•巴雷特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设计生产了发射12.7mm的巴雷特。这种武器可以用来狩猎、狙击、反制轻型装甲车、雷达等军事器材,故称反器材武器。需要说明的是,巴雷特其实是民用武器,只不过美国军方觉得挺好用也采购而已,但经常出现对巴雷特实际威力进行夸大的文章。巴雷特发射的是12.7mm机枪弹,这种弹药美国陆军的魂——.50口径M2重机枪也在用,的确杀伤力可观,可完全到不了“轻松击穿主战坦克”的地步(说不定豹一的车尾35mm14°装甲极近距离怼射可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