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文化。
我那个骚唧唧的开黑群里有个基佬,目前还没找到男朋友的他,居然pick了这节目一堆美少女中的异类:王菊。
第一眼看到她,就扑面而来一股大姐感。
是的,她并不是传统定义上漂亮、可爱的偶像,这也使得王菊成了这个节目最受非议的偶像。
记得前不久这位基佬同胞还和我吐槽:王菊下了这档节目,就会回家继承杀猪大业。
怎么今天他就突然疯狂拉票了?到底是什么改变了眼光挑剔的他?
“你们这种菊外人是不会懂我们“陶渊明”的!快特么投票!现在菊势未定!”
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在说什么?怎么又和陶渊明有关系了?
但出于莫名的喜感,我这个“菊外人”也就乖乖地奉献出了几张友情票。
抱着这种猎奇的心态,我求他给我一次了解“菊内人”的机会,于是我加进了一个王菊选手的粉丝后援会。
鬼鬼,进去混了没几天,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粉丝群。
因为“菊”文化,是独立在这个偶像节目之外的一种新生代亚文化。
江湖传言,百万文案都在杜蕾斯。
可我却认为,如果说直播圈的文案都集中在孙笑川这边,那娱乐圈的百万文案就都在王菊粉丝群。
自《超级女声》李宇春和张靓颖的粉丝开始自称玉米、凉粉之后,国内粉丝们都会为自己想个朗朗上口的名称。
首先王菊粉丝为自己想了一个很奇葩的名字:“陶渊明”,只因大家童年都背过的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
“进了群的都是姐妹。”以基佬、妹子为粉丝基础的菊姐群内,总能看到这句话。
似乎王菊成了这些人的社交纽带,因为她,陶渊明们有了一次在群里展现自己想象力的机会。
不少人开始将菊字和自己的知识产生联系,我还在里面找到了不少游戏玩家,因为他们叫:“菊地求生”、“大菊大利”、“菊又惊”等等......
不仅群内昵称尽显才华,拉票的文案也紧跟潮流。
“陶渊明”们能在一早上出炉7-8个新鲜文案,范畴之广,从家庭走向影院,都有着菊姐的传说。
拉票的方式也别具一格,从漂流瓶到朋友圈,
从微薄到QQ空间,
甚至打个QQ飞车、王者荣耀,都特么能看到“陶渊明”们奋力拼搏的身影。
很多“菊外人”都被“菊”淹没,不知所措,无法抵挡身边狂热的粉丝和各类营销号、APP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