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织敦史走上了吉成曜和今石洋之的老路——越来越肥的道路,非常遗憾。反观Gainax分到Khara那边的人,比如庵野秀明,本田雄和平松桢史等依然保持着身材。
时间来到2009年。《天元突破剧场版 螺岩篇》的上映算是给《天元突破》的潮流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Gainax并没有迎来它的好时光,反而是愈发的人心思变,开始走上了解体的道路。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宅社资深动画人,也是锦织敦史的老上司大冢雅彦的大学同学正好在参与《偶像大师动画版》的企划。大冢雅彦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把消息透露给了Gainax的同僚,锦织敦史也因此听说了这一内幕消息。对偶像大师比较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在2011年的TV版之前,偶像大师就有谜之机战动画《偶像大师xenoglossia》(人称“萝卜大师”)和2008年的OVA动画两部作品,两部作品的质量无论如何也不能令人满意。身为偶像大师粉丝的锦织敦史虽然没有公开表示过对前作的意见,不过他无疑也是对之前的动画化不满意的。这样的锦织敦史怎么能错过制作《偶像大师》新作的机会?于是他对大冢雅彦激动地描述了自己对偶像大师的感情多么深,结果话题就因此的渐渐转向了参与《偶像大师》动画制作的话题。锦织敦史表示,要不要做点短片或者PV之类的呢?大冢雅彦则说“要做就做TV动画!”一来二去,锦织敦史最终成为了《偶像大师》系列的监督。
《偶像大师 xenoglossia》的主角之一……葛城美里,或者说葛城千早(无误)
可是这监督并不好当。动画监督起码得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怎么拍,第二是跟谁拍。对于初监督的锦织敦史来说,这个两个问题更加艰难。为了克服自己对于监督工作的陌生,锦织敦史做出的选择是——成为人设。当然,锦织敦史成为动画人设这个决定肯定有制作委员会的多种考量。不过对于锦织敦史本人来说,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他对自己的动画人设是有自信的。从动画人设入手让他更好的熟悉和适应了监督的工作。但是,这里也要补充一下,虽然锦织敦史打算“从人设入手”,不过实际上他的人设工作可是并不顺利,2010年年末都还没有完成人设呢。
锦织敦史面临的另一个“怎么拍”方面的困难就是演出和构成的问题了。锦织敦史之前参与过的作品——《魔力女管家》也好,《安倍野桥魔法商店街》也好,《天元突破》也好——最大的特点就是“非日常”。然而,恰恰相反,《偶像大师动画版》需要的是日常(不,不要再提“萝卜大师”了)。这就让锦织敦史颇为难受了:怎么做日常的部分呢?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日常故事——这是765 production的13位偶像的的日常故事,而且这还是不把业务担当小鸟,两位社长和男团的几个人包括在内的数量。锦织敦史的应对是:循序渐进。一方面,动画的前半更多地遵循原作(游戏事件),在动画的后半才开始增添原创的内容。另一方面,以单元剧却不完全似单元剧的形式,每一集把几位偶像作为重点,再搭配几位偶像作为配角,有序的铺陈重点角色的同时也不至于让次要角色失去戏份(以及配音的工资)。这种群像剧的手段在《偶像大师》里发挥的很精彩,锦织敦史后来也把这种手法带进了——可能读者也感觉到了——带进了《DitF》中。当然, “充分把握角色的性格,刻画少女的心理”也是必要的,不过这就要需要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作品的爱啦。
《偶像大师动画版》17话截图。左上是分镜和作监,右上是原画。柴田由香,石崎寿夫,半田修平,米山舞,岩崎将大,雨宫哲……全都是后来Trigger的人(也可以说是当时。偶像大师17话播映时,Trigger已经正式成立了)。OP方面也是大量Gainax大手。顺带一提,锦织敦史最喜欢的角色是菊地真,然后菊地真为主角的这一话ED担当是锦织敦史本人,再然后这一话也是Trigger或者说Gainax回。这会是巧合吗。
但是,动画,至少商业动画,绝对不是一个人就能担当制作的。要想实现对于“怎么拍”的构想,就需要一个给力的制作团队。锦织敦史的帮手主要来自于两方:Gainax和A-1 Pictures——对,这就是《DitF》的阵容构成,Gainax中参与了《偶像大师》动画制作的人,日后大多都去了Trigger,比如大家熟知的今石洋之和吉成曜。Gainax那边的好帮手,比如河野惠美,就让笔者放到其它文章中再谈吧。这里就先说来自A-1 那边,令人意外的京都动画出身的帮手们。
《幸运星》的山本宽监督降板(撤换)事件或许是圈内十年以来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之一。至今也有人在争议山本宽的流失到底是不是京都的损失——当然,从最近发生的某件事来看,山本宽的出走终究为京都动画减少了麻烦。但是京都失去过的人才——姑且把山本宽算作人才吧——绝不只是山本宽一位。有两位极有才能的人也先后离开了京都,它们就是演出家高雄统子和作画监督松尾佑辅(离开京都的当然还有其它厉害的动画人,比如吉冈忍,渡边政治等,不过这里先不赘述了)。松尾佑辅是个80后,在幸运星降板事件之后和山本宽一同离开了京都,并加入了Ordet与山本宽一同制作了《神薙》。松尾佑辅在《偶像大师灰姑娘》中才升格为总作监,所以这里也不再深入介绍。如果想要直观的了解的松尾佑辅的实力的话,可以看一下《神薙》第13话的前半部分(A part),画的很精彩,而且骑自行车那一段可以相当直观的感受到松尾佑辅的画力。
图左上的石原章弘就是偶像大师企划的“Director 1”,右下角就是彼时还是一位动画制作人的清水晓(日文:Animation Producer,动画制作人,专门负责动画的制作管理和协调)。在《偶像大师动画版》之前,清水晓担当过《空之音》和《神薙》的制作人。如果注意下这三部动画的制作阵容的话,会发现他们的联系非常大。《空之音》的人设和作监赤井俊文也是《偶像大师动画版》的主力之一。现在功绩卓著的清水晓是A-1旗下三个制作部门之一,Clover Works 第三制作部荻窪 studio的部长。
高雄统子并不是随山本宽出走的。京都时代的她是轻音的主力演出之一,在轻音第二季完结之后才退出了京都。不过她京都时代最令人为人熟知的表现应该说是《幸运星》第22话《此处的彼方》。这是幸运星中极为少见的(唯一?)的煽情回,高雄统子担当了分镜和演出,充分展现了她的实力。从京都退社之后,大概是通过之前退社的同僚的关系,高雄统子进入了《偶像大师动画版》动画制作人清水晓的视线中。说来也巧,此时锦织敦史也对清水晓犯了难。锦织敦史觉得自己不但没当过监督,就连演出经验也不够丰富,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于是清水晓把高雄统子介绍给了锦织敦史。高雄统子也因此担当了《偶像大师动画版》的“系列演出”一职。要说这个职位的内容,虽然不太妥当,不过大家理解成“副监督”,“副导演”之类的“至关重要的二把手”就可以了。至于说高雄统子的表现,《偶像大师动画版》24话中高雄统子的演出应该说到目前为也依然是她的巅峰。
截图分别来自偶像大师24话(左)和20话(右)。24话为高雄统子分镜演出,20话为高雄统子分镜。在这量化,特别是24话中,锦织敦史贡献了《偶像大师动画版》中最精彩的演出(除live外,或许),这些演出也充分体现了高雄统子的演出风格。请看上方全/远景镜头,最大的特点是人物位置的不平衡(右下,偏右)以及透视的不稳定(空间的狭窄与倾斜感)。下图则是中/近景下的不平衡构图。这种构图的不平衡感,及不平衡构图相互组合构成的冲突感(截图未展现),是高雄统子的一大特色。此外高雄桶子对光影的把控也很有特色。她并不喜欢“一刀切”式的影子,而是对整体的明暗以及人物细部的影子更有控制欲。整体明暗的感觉已不需要赘述,大家一看便知。至于细部——可以看左下,春香面部周遭的一圈细微的白色高光,右下千早肩膀和头发的边缘光,这些也是高雄统子的特色,把暗淡感表现的更加强烈。在《偶像大师灰姑娘》中。高雄统子有过如出一辙的演出。当然,高雄统子对人物动作也有非常细致的把控,条件受限就不赘述了。
锦织敦史,高雄统子,加上锦织敦史Gainax的人脉,还有制作人鸟羽洋典(负责整体制作,包括音乐,宣传,发行等多种任务)以及清水晓在《神薙》和《空之音》等作品中的人脉(如用“堀口神”作为笔名的精神京都人赤井俊文),锦织敦史就这样凭借豪华的阵容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监督生涯。动画成片最终掺杂进了很多很有趣的搞怪和恶搞情节。有的时候还会冒出来一些跟年轻的制作阵容很不搭的老动画人,比如《橙路》和《听见涛声》的监督望月智充。可以说这部看起来非常类型化和宅向的动画,最终变成了许多动画人展现自我风格的场所。锦织敦史虽然有着“作出日常系动画”的初心,不过最终《偶像大师动画版》还是一部深深打着宅社烙印的动画。锦织敦史究竟是Gainax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