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仍嫌这样大面积曝光产品的方式广告味太重,well,科幻广告界从来不乏把产品揉进故事的脑洞高手。
1997年,《攻壳机动队》在英国热映,一众英伦男女的朋友圈都被草雉素子刷爆。
英国的啤酒商Murphy's本着有钱大家赚的原则,找到日本动画公司Production I.G,希望他们做出一支与《攻壳机动队》画风类似,又有日本特色的广告片。
这部作品就是《Murphy's Irish Stout: Last Orders》,虽然时长只有一分钟左右,但导演是漫画家北久保弘之,小仓宏昌负责背景美术,黃瀨和哉则同时担任人设和作画监督,堪称电影级的制作阵容。
广告中的城市背景同样具有赛博朋克气息,街头随处可见霓虹灯和义体人——
一位左腿残废、换上假肢的老汉将一发炮弹射在钟楼上,钟声震响,城市中潜藏的日本武士们闻风而动,从各地疾速赶来。
有从下水道飞奔而来的,有的乘船而至,还有玩人体风筝从天而降的——
武士社团如此高调,势必要发起攘夷暴动。整个城市的治乱都在分秒之间摇摆。然而镜头一动,集合的武士们在一家英国酒吧中现身,原来他们都是为了来这里喝啤酒!
同样是讲故事,这支广告里,啤酒充当了武士们整个行动的目的。而在耐克的广告《拯救足球》中,产品则是改写剧情走向、为角色助力的重要武器。
在这支2014年发布的广告片中,耐克用动漫形式,汇聚了内马尔、C罗、鲁尼等顶级球星,让他们在“影片”中面临了一次集体危机:
在不远的未来,克隆人面世,并开始取代足球运动员。他们是顶级球星的复制品,但判断力更敏锐,犯错率更低。
人类足球运动员在他们面前接连失分、被排挤乃至退役。
退役后,内马尔做了洗剪吹小哥,C罗钻进橱窗当男模,鲁尼则成了谢耳朵最防备的女性出轨对象——码头工人。
受害的不止运动员。渐渐地,足球运动被克隆人霸占。完全“科学”的踢法、必胜的结局,让足球比赛了无趣味。
拿什么拯救你,足球?终于,有人将这些落魄球星重聚起来,要杀回赛场,战胜克隆人。有没有点《少林足球》的赶脚?只不过他们的杀器不是功夫,而是当啷啷啷——耐克至尊足球装备!
有新装备助阵,球星们自然是将克隆人踢得人仰马翻,也借此实现了“超越自我”。
其实你稍微注意就会发现,像耐克这种产品线丰富又具有一定统治实力的大品牌,其广告已经不单单是宣传产品了。
对它们来说,推广产品有时候不如宣传品牌,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价值更高的隐形财富。
通用电气发布过一支科幻广告片《The Boy Who Beeps》,时长只有两分钟,大家不妨看一下——
在这支广告中,通用电气并未直接宣传自家产品,而是“为人类工业代言”,但这反而将通用电气和工业技术无形间画上了等号,让企业形象瞬间提升到为人类服务的高度上。
而广告片本身的商业气息近乎于零。加上结尾的广告文案,它的故事与“工业语言改变世界”的主题相通;择去文案,这就是一支完全独立的、高水准的微电影。
最重要的是,它说人话,不装逼。
五芳斋的《招待所》,显然有着让广告片作为独立艺术品的野心,但正所谓过犹不及,《招待所》为了装逼丢掉了自己的“基本盘”。
商业广告,其核心是产品或服务或者品牌文化,一切创意都是围绕它们服务的。
《招待所》却让所谓的文艺和伪科幻气质凌驾于粽子之上,把自己搞成了花枝招展的网红,乍一看漂亮得很,去掉滤镜后——用小文青的话咋说来着——像过期的凤梨罐头。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