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说起冷战期间建造避难所最多的国家,并不是在各个领域剑拔弩张的毛子和鹰酱,反而是在近代150年间从未经历过战火的瑞士。
从1963年颁布《民防法》至今,这个卧在阿尔卑斯山脚的小国已经建造了33.49万座私宅避难所和5100座公共避难所。这仅仅只是登记在案的避难所就已经可供900万人居住15天,然而瑞士的人口仅有850万。
除此之外,瑞士不仅在数量上成了“卷王”,在避难所的功能开发上也渐渐脱离了防灾避难的初衷。在“废物”利用这块儿,瑞士可谓是站在了世界的顶点。
由于建造的避难所实在是太多,部分闲置的避难所被改造成了带有公益性质的旅馆,用来收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也有人自掏腰包将废弃的避难所买下改装成艺术酒店,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位于格尔宾登州山的Null Stern酒店。尽管这个酒店的房间远(此处省略n个远)不如上文中所提及Vivos旗下的避难所,但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游客前去体验。具体房间如何,大伙可以看图感受一下。
最为离谱的是这个四面漏风的“星空房”酒店,还能荣登法国杂志《GEO》所公布的“欧洲最佳酒店100强”。
还有许多避难所选择自给自足,部分区域向公共开放,将所得门票钱用于维护、修缮避难所。像是全球最大的民用避难所——松嫩贝格避难所就成了“驰名瑞外”的旅游景点。近些年来,此举也被其他国家效仿,比如现实中的“北京地下城”——可容纳30万人北京前门避难所仅需要20软妹币便可在开放区域打卡参观。
更为奇葩的是,一些画家、音乐家经常会选择在避难所内举办画展与音乐会。
其实不只是现实,我们常常会在以末世废土为题材的游戏中,看到避难所在充当末世中的“诺亚方舟”,庇护人类的同时,还有着许多与其本身毫不相关的功能。其中最有代表性便是《辐射》系列,在游戏中,人们建造避难所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拯救在核末日废土中挣扎生存的幸存者,而是进行各种荒诞不经的猎奇试验。
实际上,不仅仅是在现实里“卷”,即便是到了虚拟世界,身为一行行代码的NPC,在开发者的刻意安排下,也无法逃脱“争斗”的铁律。
说实在的,这也不难理解,在规则、秩序早已滚蛋的末世中,“活下去”甚至成了幸存者们最大的奢望。在这个法律、道德全都失效的世界里,为了生存而泯灭人性的案例随处可见。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个更加安全的避难所或许就会多一份生的希望。基于这样的逻辑,游戏开发者为了剧情的合理性,自然避不可免的让NPC们在末世中“卷”起来了。
以《消逝的光芒》为例,幸存者们在早已沦为人间炼狱的哈兰市建造了许多供跑酷者休息、躲避丧尸的安全区。如果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安全区大多都藏在楼宇之内。并且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之处都被塔楼或赖斯等有实力的组织所占据。
许多个人或是小势力迫于生存只得另寻他法。像是城市海边的幸存者们则使用港口的悬浮平台作为根基,巧妙利用海水来阻隔丧尸。明明只有几步之隔,但膝盖绷直,无法跳跃的丧尸只能望着数米的“鸿沟”兴叹。
克兰在贫民窟遇到的电塔安全区则是利用了丧尸无法攀爬的特性——人们通过拓展电塔平台,在高空中搭建了一座可以俯瞰贫民窟的安全区。
最为离谱的还是DLC信徒中由几辆房车围成的安全区,尽管紫外线灯是驱赶夜魔与丧尸的利器,但“朴素”到这种地步的安全区还是第一次见。
图源B站up瘦成竹竿的熊猫(BV1jt411f7fS)
而到了《消光2》中,由于紫外线灯变得更加强大,人们在选择安全区时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与一代不同,人们往往会寻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建筑(例如玩家最初到达的市集,以及治安者的地铁总站),利用紫外线灯抵御丧尸的侵袭。
不单只是安全区有了大的改变,《消光2》在继承1代诸多优点的同时,在玩法与细节上有了诸多提升。
1代用哈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破败、死亡与生机并存的末日城市,到了二代中,得益于画面以及技术力的提升,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生动、广阔多样的崩坏城市——维利多。
但《消光2》为玩家缔造的新世界不止是观感上的变化。在维利多,不仅有着更多种类、残忍嗜血的丧尸,也有着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伙伴或是敌人。也正是他们将这个破败末世中的人性揭露的淋漓尽致,使得整个世界栩栩如生。
在这个全新的开放世界中,我们将扮演艾登,踏上一段跌宕起伏的“寻妹之旅”。
此外,本作在剧情上的加入了“选择”的机制,玩家在推进剧情时会陷入“多选一”的分支选择,以推动后续剧情的不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当你点下鼠标(或按键)时,命运的蝴蝶就早已扇动了翅膀,每一步选择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
如果说《消逝的光芒》与其他以丧尸为题材的游戏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相信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在跑酷中战斗”。在建筑上闪转腾挪,躲避丧尸的追逐,再从高处一个飞踢踹飞敌人,无疑是《消逝的光芒》最为刺激的体验。而在《消光2》中,经过重新设计的跑酷与战斗系统让这种体验更近一步。不仅动作更加丝滑流畅,武器的击打反馈也愈发真实。
中国有句老话叫“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人类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同时,也时刻提防着毁灭的到来。
作为人类因畏惧而产生,用来庇护人类的产物,避难所在现在反而因维护成本的问题,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地位——大都被废弃或封存。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实中的避难所越来越“卷”反而是一件好事。比起曾经一成不变的“乌龟壳”,如今“不务正业”般的另类“再就业”或许是人类喜闻乐见的,毕竟没有人希望看到它们被正式启用的一天。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消逝的光芒2 人与仁之战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