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翱翔天际的巨鸟,消逝在了人类炮火中

前朝刘沛公
2022-03-12 20:52:59 浏览:0 0

数千年来饱受战火洗礼的东欧,又一次响起了隆隆炮声。

战端一开,生灵涂炭,武器装备的折损更是稀松平常。可就在不久前的一次争夺战中,一架遭遇炮火打击的飞机却引起了全世界网友们的热议,人们纷纷对它的“机身安全”表示起了担忧。

游民星空

这架飞机便是An-225,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梦幻”。而An-225之所以能在互联网上引起如此的热潮,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飞行器,而且全世界就只有这么一架。

巨鸟不在

An-225高19米,机长84米,翼展88.4米,远远看去它就像一个巨型的要塞那般让人望而生畏。如果你有机会走到它身边,那你还能细细端详一番它那硕大的机体、“H”型的双尾翼、六个强劲的涡扇发动机以及机体下那密密麻麻共三十二个轮胎。

游民星空

局座曾经说过:“看武器装备,比看美女享受”。从An-225身上,我能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这一点:那种“大就是好,多就是美”的传统军工设计理念,即便是有屏幕相隔也难掩其魅力。

游民星空

除了拥有优美的躯体外,作为运输机的An-225在运力上也是相当恐怖。它保守估计一次能够运载250吨货物,这个数字相当于相当于排行第二的美国C-5“银河”运输机一倍有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只翱翔于天际的“空中巨鸟”,在云层下缓缓吐出两千名伞兵时,将会是怎样一种盛景?亦或是在某个机场中,五辆如钢铁堡垒一般的主战坦克从它腹中陆续驶出时,又会是多么震撼的场面?

游民星空
电影《2012》将An-225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只可惜,这样的场景我们恐怕再也不能亲眼见到了。

就在几天前,一名女记者亲自来到了停放它的机场,确认了An-225运输机已被毁于战火的事实。

游民星空

镜头中的An-225早已身首异处,机体与机翼的连接部分被烧的漆黑一片,最具辨识度的机头部分也变得斑驳陆离——很显然,一架运输机被破坏到这个地步,基本上已不存在修复的可能。

游民星空

对于An-225的罹难,交战双方各执一词,都对宣称是对方摧毁了这个庞然大物。

这场悲剧的真相究竟如何,目前在双方的争执下尚未有定论,但对于广大军迷、航天迷以及工业迷们来说,究竟是谁将An-225击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那裸露的钢架和滴落的钢水,早已刺痛灼伤了他们的内心。

这只巨鸟的陨落,不仅标志着人类工业的一大结晶毁于一旦,更代表着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红色帝国又少了一件留给我们的遗产。

打破了无数记录,在人类航空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An-225“梦幻”,竟落得如此结局,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唏嘘。

游民星空

一时间,有关An-225的缅怀内容瞬间传遍了整个网络,有人专门找到它的影像资料,剪成视频来纪念它曾经的“高光时刻”。

游民星空
BV号:1TZ4y1C79q,作者:深秋不是鸡腿子

有人用板绘的方式创作出同人作品来纪念它的存在,希望它能在另一个世界里仍能自由翱翔。

游民星空
BV号:1TZ4y1C79q,作者:鸡:米_JemmyLee

还有一些网友并没有那么强的“技术力”,只能在朋友圈写下寥寥几段话语,以这种方式来聊表自己的哀愁。

游民星空

而作为一名编辑的我,则想为你讲述一番它的故事。

往日荣光

关于An-225的诞生,还得从上世纪的美苏太空竞赛说起。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人类文明的发展到达了新的里程碑。

游民星空

站在NASA的角度来看,这次登月的成功意味着他们的航空航天技术已经超越苏联,在这场太空竞赛中获得了领跑地位。而对同样荣誉满满苏联航天局来讲,美国人的这波“弯道超车”绝不能就此作罢。

但我们要知道,美国人登月的成功,是用11年的时间和将近255亿美金换来的,而当时的苏联却已深陷载人登月计划起步较晚、核心设计师病故、资金相对较少以及火箭发射已遭两次失败的不利局面中,想要追赶谈何容易?更何况,载人登月项目本身所带来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再去投入巨额资金争当“第二”显然有些不值。

游民星空

最终,在用于登月的N-1火箭又发生了两次爆炸后,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终于在1976年宣布放弃载人登月计划。

游民星空

苏联虽然放弃了载人登月,可彼时“太空竞赛”还尚未结束。既然在载人登月方面追不上美国的步伐,那么苏联人就势必得想尽一切办法,在其他的太空项目上找回面子。

那么除了载人登月外,在当时的航天领域最伟大的项目是什么?

答案是航天飞机。

游民星空

和略带“面子工程”色彩的登月计划不同,能够运载货物、发射回收卫星、在太空中检查和修理空间站的航天飞机,可谓是具备了强大的军事价值。所以,苏联在美国航天飞机计划曝光后,马上也将自己的航天飞机项目上马。

时间来到1985年。

对于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员工们来说,1985年的春风无疑夹杂着一丝悲凉。因为就在短短一年前,整个设计局的灵魂顶梁柱、苏联人民心中的劳动英雄、为国家奉献了一切的传奇飞机设计师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由于常年的过度劳累而与世长辞。

游民星空
一生发明创造无数的安东诺夫,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游民星空

接过安东诺夫肩上重任的,是54岁的著名设计师:佩特罗·巴拉布耶夫。

在他的计划中,他务必得在这新的一年中将两件事情做好:第一件事当然是安抚员工们的情绪,让整个设计局的工作状态不会因此偏离正轨;第二件事则是跟进An-124“鲁斯兰”运输机的交付工作,并保证它在投入使用后能在各项性能上压过其竞争对手——来自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C-5“银河”。

游民星空
An-124作为安东诺夫的最后遗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

正当巴拉布耶夫摩拳擦掌,准备带领众人大干一番时,来自苏联国防部的一道命令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命令的内容很简单:“解决航天飞机的运送问题”。

根据国防部提供的信息,新航天飞机长36.4米,高16米,翼展24米。这些数据意味着,即便是处于分解状态,现有的运输机也不可能装下它,包括还未交付使用的An-124“鲁斯兰”。

此时,苏联航天飞机“暴风雪号”的零部件已陆续走下生产线,被运往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展开实验。

游民星空

“暴风雪号”的腾飞,显然只是时间问题,而他们则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造一架能运航天飞机的大家伙。

这几乎不可能。

要知道,即便是在安东诺夫的领导下,An-124从设计到首飞也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而巴拉布耶夫则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打破前辈的记录,建造一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巴拉布耶夫却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在设计局的场地里反复徘徊的思索着。忽然,从机库中缓缓驶出的一架An-124引起了他的注意,霎时间,一个既简单又大胆的想法浮现在了他脑中。

“既然来不及设计一架新飞机,那造一架大号的An-124不就行了吗?”

游民星空

说干就干!

安东诺夫迅速命人找来了An-124的图纸,并在它的基础上直接简单粗暴的“做加法”。翼展太小?加宽!机身太短?加长!机舱空间不够?加大!至于承重和动力问题?那就再加四对负重轮、两台发动机……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员工们仅用三年半的时间便研制出了An-225“梦幻”运输机。从外观上来看,An-225除了那为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设计的双垂直尾翼外,其他部分都和An-124如出一辙。

游民星空

由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An-225运输机的研制过程均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所以当这两大奇迹分别在1988年11月15日和同年11月30日接连升空时,整个西方世界都陷入了爆炸性的轰动。

就结果而言,“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出现比美国航天飞机晚了不少年,但它在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自动化上都要领先于后者。至于An-225运输机,其诞生之时所创造的200多项世界纪录,至今都还有不少未被人打破。

游民星空

不过,属于苏联航天的这份荣光并没有维持多久。

1991年,一栋红色的大楼轰然倒塌,曾经庞大无比的苏联一夜间化为了十五个国家。继承其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经济一落千丈,再也无力支撑起耗费巨额资金的航空航天计划。

曾为苏联带来荣光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被久久的遗忘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老旧库房中。2003年,一场大雪呼啸而至,压塌了库房的同时,也将年久失修的“暴风雪号”砸成了废铁,掩埋在了积雪和瓦砾中。

游民星空

“暴风雪号”的故事走向了完结,但驮载它的巨鸟并未停止翱翔。

这只满载荣誉的巨鸟在这34年里,经历了风吹雨打,见证了时代变迁,用自己庞大的身躯在天空中划出了无数道优美的弧线。直到人类的炮火呼啸而至,将它的生命定格在了2022年。

恍如隔世

当年An-225之所以没有像“暴风雪号”那样迅速消逝,除了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外,它自身那强大的盈利能力也是重要原因。

在瓜分前苏联家产时,唯一的那架An-225随着一批An-124一起划给了乌克兰,但它却从1994年5月开始便被停放在机场,理由是航行花费过于巨大。

游民星空

直到新旧世纪交替,世界整体局势趋于和平,乌克兰在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以An-124为代表的这类大型运输机在民用货运市场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这才决定将An-225修缮并复活。

2000年夏天,安东诺夫航空公司拿出了约2000万美金,对An-225进行了一系列的翻新升级,不仅引入了发动机降噪技术并加强了货舱地板结构,更是加装了来自西方的各种先进电子设备。

在一年后的巴黎航展上,面貌一新的An-225就像一名复出的巨星一样,赢得了人们的惊叹与喝彩。

游民星空

从那之后,这只担负起运送超大件货物任务的巨鸟,便开始在世界各地辗转奔波。无论运送的是精密无比的航空航天器部件,还是天然气、石油、采矿、能源行业那笨重无比的机械设备,对于An-225而言都通通不在话下!

强大的运输能力,让An-225为乌克兰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它光是每小时的租金就高达12万美元,随便飞上一趟就能让乌克兰入账好几百万,而这还不包括价格高昂的航空燃油费用。

到了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不少国家的机场都限制了飞机的起降次数,An-225载重量大的优势更是被凸显的淋漓尽致:别的飞机要往返好几趟才能运走的货物,An-225只需要一趟就能全部拉完。

游民星空

不过,An-225那庞大的身躯和惊人的重量,也为它带来了一些不便。这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它对着陆机场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既不能有太多的飞机起降,跑道还得足够硬、足够宽。

就我国而言,被中国民航局批准可以起降An-225的,只有石家庄的正定国际机场。2013年,这只巨鸟第一次在石家庄降落,它的任务是将中国北车唐车公司研制的有轨电车运往土耳其。

游民星空

而当疫情爆发之后,为了更快的运送医疗物资等货物,中国民航局又批准了An-225起降位于天津的滨海国际机场。在巨鸟的加持下,不计其数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被及时高效的运往世界各地,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新冠患者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游民星空
当1000万个口罩运抵莱比锡机场时,德国女防长安妮格雷特亲自到场迎接

2022年2月2日晚,已累计往返中国十余次的An-225,在虎年的鞭炮声中又一次的降落在了天津滨海机场。而当它装满防疫用品向着丹麦飞去时,机场围观的群众纷纷向这位老朋友挥手告别。

游民星空

这时,距离An-225被毁仅仅只隔一个月。当时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次的挥手,竟成了与这位“大可爱”的永别。

重返蓝天?

命途多舛的An-225毁于战火,无疑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悲剧。但在陷入哀叹的同时,我们也不禁会去思考:在An-225之后,人类还能不能造出这种堪称“奇迹”的超大型飞机呢?

自从2011年7月21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着陆后,人类再也没有发射过新的航天飞机了。毕竟在这个人人谈论着生活质量、福利保障的时代,“心系太空”一词离我们已太过遥远。

游民星空

没有了航天飞机,自然也不需要再生产一架足以运载它的庞然大物,除非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人类再度掀起一阵太空探索浪潮。至于其它的大型货物运输任务,绝大多数都能由正常规模的运输机来完成。

游民星空
相比起超大型飞机,普通的运输机在性价比上更具优势

那,这是也否意味着“巨兽上天”再无机会了?其实也不尽然。

按照当年苏联的计划,安东诺夫设计局需要生产两架An-225,只不过那第二架还未完工,苏联的命运就走向了终结。

目前,这架“半成品”An-225仍停放在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的厂房里,且机身已经初具规模。根据北京科协的报告估计,目前它的完成度已有70%;而具据安东诺夫公司自己的计算,完成它还需要3亿至4亿美元。

游民星空

从2016年开始,乌克兰方面便开始就这架An-225的完工问题,不断和中国、土耳其等国磋商,但由于费用、归属权、第三方干预等缘故,这些计划最终都不了了之。

游民星空
“运-20”于2016年服役后,我国的运输机体系已趋于完善

尽管一次次的“雷声大雨点小”有些让人扫兴,但至少表明了完工这架An-225大概率还在乌克兰的计划中。当然,俄乌战争的结果、世界格局的变动,均会无可避免的对这项计划造成影响。

游民星空

至于它最终能否腾空而起,也许只有时间能够告诉我们答案了。

结语

在那个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An-225就如它的名字那样,是一个带着人类梦想腾飞的集大成者。将其击毁只需要发射一枚炮弹,可重建它却需要大胆的想法、天才的智慧,以及一个伟大国家的力量凝聚。

游民星空
作者:韦伯机长

An-225走了,随着“暴风雪号”一起,去往了那个诞生它们的红色国度,去往了那个没有战火的世界中。相信此刻的它正与它的同志们一起,向着星辰大海的彼端奋力进发。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一只翱翔天际的巨鸟,消逝在了人类炮火中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22/20220312_lyk_562_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