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娱乐 > 探索 > 正文

外星人的来历 令人震惊的科幻术语及其由来

2015-05-01 16:28:00 来源:果壳网 作者:Lauren Davis 编辑:genesis 浏览:loading

10. Dystopia(反乌托邦/敌托邦):乌托邦的反面,悲惨黑暗的未来社会。

  乌托邦“utopia”的来历众人皆知:它是托马斯•摩尔在1516年的政治哲学著作中创造的名词,源于希腊语的“好”(ευ)、“不”(οὐ)和“地方”(τόπος),因此乌托邦的意思既是“好地方”,又是“不存在的地方”。反乌托邦的首次出现同样是在一篇政治哲学作品里,那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68年在英国下院发表的一篇演讲。不过,我们原本也可能用另外一个单词来描述乌托邦的反面:1818年,杰里米•边沁(他的骨骼和头颅还保存在伦敦大学学院)发明了“cactopia”一词(来自希腊语的κακόs,意思是“坏”),这个词,密尔在对下院演讲的时候也用到了。

  ▼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敌托邦也许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是小说中国家政权的口号。图片来源:Penguin Books

游民星空

11. First Contact(首次接触):人类初次遭遇外星智慧生命。

  莫雷•莱因斯特不仅在1945年的中篇小说《首次接触》中创造了这个词组,他或许也引入了“万能翻译机”的概念。这篇小说里,两个技术先进的文明在遥远的太空相遇,他们不仅交换了技术,也设法处理了彼此的怀疑。在《星际迷航:第一次接触》上映之后,莱因斯特的后人状告派拉蒙电影公司侵犯商标权,但是法官认定莱因斯特并不拥有这个术语,因为他曾经任由它在别的作家的作品中扩散。

  ▼《星际迷航:第一次接触》海报。

游民星空

  注意,首次接触和“第一类近距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First kind)并不相同。后者是UFO研究者海内克提出的UFO目击分类体系中的一类,指的是数百米之内视觉清晰可见UFO。如果对人产生了影响那就是第二类接触,如果发现了自主行动的实体(外星生物或者机器人)就是第三类接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游民星空APP
随时掌握游戏情报
code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好物推荐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