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直说下去
聊天机器人对待谈话就像在打网球。说话,回话,说话,回话——来回往复。真人感觉到停顿的时候,就会详细谈一开始的语句,或者再摸索更多信息。如果这些详细的阐述已经预编程好了,这活儿对聊天机器人就太轻松了。不过,也产生了展开平行回话的危险——一个人回复一句话,然后再回复另外一句话,而接下来的新语句又是重叠在一起的。这对机器人来说比较艰难,所以详谈必须谨慎从事,而且之前的话必须与现在的话同一个主题。
6、众包回复
更受欢迎的聊天程序有许多人每天对他们讲话。程序每天都失败很多次。它们失败的时候,就会对回应进行分类,尤其是它会在之后弹出一句话,看对方怎么回复。然后一个真人会回复,成为它采集的对象。它们可以在每次谈话中在自己的句库中混合并匹配最有可能的回答,聊天机器人就可以讨论任何事情,从时事到皇后乐队的歌词。一个聊天机器人知道当某人说“胆小鬼,胆小鬼”的时候,一个真正的人类最有可能回答;“你会这样胡闹吗”。它这样做让自己看上去就像一名人类。
5、让自己区域化
聊天机器人无法总是表达一致的理念,或者以协调的方式进行表达,甚至也无法管理连贯的用词。为了隐藏这一点,他们有时候需要复杂的干扰策略。其他时候,他们需要成为波拉特(一部电影的主人公,主角是一个在美国游历的哈萨克人)。一个聊天机器人可以佯作外国出生,以此为理由为自己的语法错误、不了解当地文化甚至是根本无法明白对方的意思开脱。它还会扯一些对方所不熟悉的外国相关的话题,这样的话就没法对它们做出判断。
4、获得一个精神病学学位
这一招在一个著名而且很成功的聊天机器人中首次得到应用。伊莱扎(Eliza)本来被设计成模仿一个精神治疗医师,问一些大家通常所说的很开放而且含糊的问题。“你对那个事情感觉如何?”“你觉得自己为什么做那件事情呢?”“你觉得那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可以一再重复。被测试的主体真的回答了。很多人说伊莱扎帮助了他们,有些人要求人们独自与伊莱扎进行测试,以讨论更加私密的问题。这个聊天机器人是如此成功,以至于有人建议将其作为低成本解决方案,治疗受精神问题轻度困扰的人。
3、开发出个性
事实已经证明,能让人们相信聊天机器人是一名真人的最好办法,是让人们相信它们是一个独特的人。一个人的兴趣是有限的,可能很自我,可以把聊天从一个主题变到另外一个主题,而且最终让人相信这个自恋狂是个人类。
一个机器人被编写成刚搞砸了工作的门卫,而且担心因此丢掉工作。不管对方何时提到一个关键词,比方说“工会”,或者“工作”,或者“老板”,或者“问题”,这名聊天机器人就会弹出一些“你觉得你有问题,我可是快要被炒鱿鱼了”之类的话。如果聊天机器人有点不知所措,它会说自己因为太焦虑而没法集中精神。那些自我中心的话语,看似真人遇到的问题,以及谁都不愿意把一个痛苦的人当成机器人的天然心理,这些因素混合起来,使得聊天机器人在勒布纳竞赛(一项世界级的人工智能比赛)中骗过了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