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窝在电脑前看行情文章么?你还死盯着报价或是导购中的产品么?你还是抱着“求知”的心态苦等一篇评测么?这样苦逼IT生活是不是有点太枯燥、无聊了?古人曾讲过“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予渔”,鉴于抱有以上目的的童鞋,在DIY这个浩瀚的世界里,还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吧!如果你问我写IT文章的目的,我会告诉你——我只是告诉你,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这就足够了。
今天笔者要为大家谈论的是显卡圈内的现象;显卡这位“仁兄”历经几代的发展之后,也终于混的同CPU并驾齐名了(GPU)。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担当起了“主角”,譬如科学运算、高清解码、影音制作、硬件加速等,都是显卡近些年涉及的领域。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显卡也在逐年的改变。在显卡的发展历程中,除了性能的提升、功耗的降低,其中也不乏出现一些“怪现象”。这些怪现象的产生,有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有的则仅仅是个虚头。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下显卡界的怪现象。
疯狂的显存容量 其实这只是个噱头
显存作为显卡中重要的存储单元,我们可以将显存看作是GPU内核与像素渲染管线之间的桥梁或与仓库(显存的容量决定“仓库”的大小,而显存的带宽决定“桥梁”的宽窄)。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道的“显存容量”与“显存速度”。
一般来说,显存的速度以及容量对显卡的3D性能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数据在渲染管线间传送所花的时间通常比GPU执行功能所花的时间更长,因此显卡厂商为了提高显卡性能,常用的做法就是提升显存频率、加大显存容量。
当显存容量从当初的“MB”级晋升到现在的“GB”级(在高端卡中甚至出现4GB显存容量的显卡),当显存频率从当初的几百MHZ,发展到恐怖级6000MHZ以上的时候,我们惊奇的发现显存作用“被无限的放大化了”(显存容量达到一定程度对显卡性能提升就没有帮助了),甚至沦落成厂商悲劣的宣传手段。
当你把所有的“优点”发挥到极致的时候,那么这个优点就不是美,而是另类!就好比最近在市场上异常耀眼的GTX680/GTX670 4GB版本,抑或是某家的旗舰级HD7970 6GB版本显卡。这些产品的存在早已脱离了消费者现阶段的使用意义。
从客观来说,更高的显存容量以及显存频率是能够带来显卡性能的提升。但是我们至少应该了解到“容量的提升最起码也要有个展现价值的地方”。当你找不到如何展现它价值地方的时候,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囧态——某显卡厂商送来某款大显的存显卡,要求媒体把这个优点再次放大,媒体人看后一脸惊愕瞬间石化——你妹的!请告诉我,什么程序能够爆掉那么大的显存(4GB/6GB)?
多相供电/数字供电并非无懈可击
显卡供电部分的存在,是为了将外部电压较高、甚至不够平稳的外接供电,通过供电部分的转化,成为最终能满足GPU电压和电流需求的,能够放心使用的纯净、稳定的电流。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诸如线性供电、多相模拟供电以及数字供电等供电方式都成功应用在显卡上。
从客观来说,多相供电确实有很多优势,在单相输出功率上不去的情况下,并联多相就可以让功率成倍上升,还可以让输出波形更加平稳,但是当供电相数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电压的波动就会趋于直线,此时如果再盲目的增加相数,那么无异于画蛇添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