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新闻中心 > 正文

《无极》上榜科学吗?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TOP25

2013-11-01 10:06:40 来源:电影吧 作者:Logocook 编辑:以陌 浏览:loading

TOP17.《肖申克的救赎》

  1995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是《阿甘正传》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一个梦(这是一个黑色幽默的梦,不要当真),那么《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种生活。生活比梦简单,但生活远比梦境残酷。而这两部片子也的确是有很多可比之处,他们也有缘凑在了一个奥斯卡年度。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阿甘正传》展现给我们的也永远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也会让我们时刻为生活的美好的而满足。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也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最后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那条路,但是这条追寻的过程中却是充满坎坷。他们都是极为优秀的影片,至少他们都是那种让你看完以后就绝对不会忘记的影片,而且每次看完都会有不同于前一次的感觉和感受。在两部同样经典的影片面前,奥斯卡的评委们选择了《阿甘正传》,也就让它的影响力和观众接受程度远远地超过了他的竞争对手。但是埋在土里的金子终究是要发光的,这些年来,《肖申克的救赎》却开始了奋起直追,受关注的程度并不比《阿甘正传》少,而且很多人开始为他鸣不平。而我则能够充分理解为什么奥斯卡会选择《阿甘正传》。第一:奥斯卡比较偏向于弱智人士(扮演残疾人是演技的大考验),对现实主义题材往往重视不够。《飞越疯人院》、《雨人》等等都是此类型影片,也都获得大奖,美国人也常说,只要是跟傻子有关,就容易获得奥斯卡。而好莱坞对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重视不够,特别是那些揭露美国社会黑暗面的影片几乎是绝少得奖,而《阿甘正传》则是把美国当代很多的重要事件都贯穿起来,并以一种很幽默的语气调侃了一把,由此可见,《阿甘正传》获胜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二:同汤姆·汉克斯比起来,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当时还是个小字辈。凭借着《费城故事》,汉克斯已经问鼎过奥斯卡,而且他也是好莱坞好男人的典型代表,没有绯闻,家庭和睦,乐善好施。不管他被哪年的奥斯卡提名,他都会是最最热门的候选人。而后者却初出茅庐,影响不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现在已经极少演戏了,基本上都是当导演。而该片也是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Frank Darabont)的黄花大闺女作,奥斯卡很少把大奖颁发给一个第一次执导筒的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后来也与汤姆汉克斯一起合作拍摄了《GreenMiles》。一个奥斯卡小金人虽然很重要,但是奥斯卡历来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商业影片,忽视文艺片,重视大牌演员和导演,忽视新人,所以它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在很多人看来,落败的《肖申克的救赎》远比《阿甘正传》要来的深刻也更有回味的余地,当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部电影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我常常认为汤姆汉克斯与蒂姆罗宾斯在很多地方都非常相像,都属于那种沉默深沉型的男人,一幅生就正派的脸,是那种让女人觉得非常可靠有安全感的男人,让男人觉得是那种正直而又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好感与信任。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有出色的演技,都是那种只要在屏幕上出现,就一身是戏的演员。此外,这两部影片都是在探讨人生、人性以及社会。只不过一个充满了阳光和希望,而另一个则是阴暗和压抑。恰恰是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把这两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较有了更多的意义。不知道有没有人把这两部影片放在一起看过,我相信一个下午足够了,一个人静静地看。我先看的《阿甘正传》,后看的《肖申克的救赎》,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上。两个男人不同的命运让我们对生活和未来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看《阿甘正传》就好像在草地上晒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阳光让我们体会到了活着的乐趣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这温暖的阳光下,我们绝少能够想到太阳落山后的黑暗与寒冷。而《肖申克的救赎》就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谈不上什么希望。这时俺想到了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恰恰就是最难的,很少有人能够在明知道没有希望的状态下还在寻找希望。我们常常能从年长的人口中听到:“人啊!最好不要和命运抗争。”什么是命运?那种努力是对生命的抗争。但是谁都又说不清楚。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也许恰恰就是命运的一部分。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汽车中的醉酒的男人、法庭审问、男女合欢、醉酒男子装子弹、审问、做爱高潮和提枪下车等几帧影信息。通过可能性的整合,观者便有了一团疑云,随后律师的雄辩轻松的帮助观者找到了“事实”:那个银行家,因老婆与人私通,便在酒后干掉了他俩(一对偷情者)。而重要的是这一切 是观者方面的虚拟的,也可说成是导演帮助观者作了一次思维热身运动,但影片并未将此“事实”的过程回证式的复演。在接下来的“监狱风云”中不时挑逗起观者对“事实”的疑虑。当阿瑞问安迪为什么会入狱时,他说:“我是无罪的。”导演一方面诱导观者怀疑甚至重建假设,一方面继续主题性悖论的凸现。阿瑞听了后应到:“来这里的都是无罪的。”于是乎,主题性悖论在不经意间被揭示出来,此时观者并未注意。影片的高明便是倒置了因果关系,将结论首先提了出来,而后慢慢交待前提,使观者随着影片向纵深发展不断体验到光亮,这股光亮最终清晰的回照出主题的伟大预言性,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但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鉴赏空间。不过,观者此刻的重建假设便搁浅在了“不是安迪,谁是凶手”的问题上。我自然而然便联想到了《夜半歌声》中的一段镜头:男主人公宋丹平在房间内阅读信件,有人敲门,开门,门又关了起来,失火了,这一过程一共出现了三次,而前两次也激起了观者无法得知实情的恼怒。同样,随着影片的发展,便消弭在了嗟叹声中。导演在这里还算比较“留情”,并未如《尼罗河上的惨案》那般,使观者怀疑到自己头上,也没有如《小李飞刀》、《月光宝盒》那样使人昏厥,而是在一步步扎实完善了主题性悖论塑造的同时,帮助观者达悟了。汤米的出现带来了安迪清白的“公诸于世”,从而有了“无罪的人有罪”这一悖论;影片开始也描绘了狱警长极富有冲击快感地结束了刚入狱的小胖的狱中生活。此时,汤米也因对神的诚实而倒在典狱长踏灭的烟头旁,自然形成了“有罪的人无罪”这又一悖论,同时这一点更通过本该绝对高义的司狱者却干着无耻的勾当,以及已经手持着文凭走向美与善的未来道路的汤米的死来强化。

  冲破海华丝的迷墙,是十年前欧美国际电影的许多专业人士对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看之后的一句话通俗解释。当时或者现在,凡是看过这部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细心的观众就一定不会忘记,电影当中那一张醒目靓眼的电影明星海报,画面中心女主人公是一代国际影后海华丝。正是这一张巨大的海华丝电影招贴画,挡住了铁监深处大墙上的黑窟隆,那是影片男主人公安迪出逃牢狱的唯一洞口,也是无辜囚者面向希望和光明的通道。由于监牢特处地域,逃跑的洞口只能用一张美女招贴侥幸遮挡。这样一来,艳丽的海华丝的女性艺术形象便在整部电影当中,拥有了她自己更加耀眼的新解释。单凭此一看点,我们应当承认,这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俨然不同于《基督山伯爵》的那一式黑牢越狱。《肖申克的救赎》显得更具有人情味道。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招贴上的海华丝全名为丽塔海华丝,查看了一下有关的资料才知道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当中,被那个无期徒刑黑人犯者埃利斯看了无数遍,银幕台词如数家珍似的海华丝主演的电影叫《吉尔塔》。而这一张《吉尔塔》电影海报,则是四十年代好莱坞百万身价女星的象征,她太多次刊登在全球各种娱乐角落的广告招贴上。海华丝是一个从不愿意被称为面价如花朵的女星,如果人们非拿植物相比相形,海华丝更加甘愿自拟森林女人。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成功公映于1995年,在那一年的奥斯卡的激烈角斗当中,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等七项大奖提名,但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终于没能战胜掉同年同档期的《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燃情岁月》等,大片阵浪重重压顶。最后在台面上,《肖申克的救赎》终局铩羽全军归败,彻底输给了好莱坞的主旋影片人物阿甘。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游民星空APP
随时掌握游戏情报
code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好物推荐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