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Voodoo(1997年)
历届E3游戏展几乎都是主机游戏或掌机的天下,哪怕没有新硬件公布的年份也多半如此,但1997年的E3绝对是例外,这一年PC游戏在E3上全面逆袭,《古墓丽影2》为首的PC游戏出尽了风头,连《最终幻想7》也被掩盖过去,而更重要的理由在于,在本次E3上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名字3Dfx和他们的Voodoo(巫毒)向玩家宣布PC游戏的3D时代到来了。
这款名为Voodoo的3D显示加速芯片成了当年E3展的最大胜利者。许多人用“彗星撞地球”来形容Voodoo带给他们的震撼,尤其当他们看到基于Voodoo的《古墓丽影》加强版时,清晰的材质,平滑的缘线,精美的贴图。PC游戏从此表露出了卓越的3D性能和无限的提升可能性,把许多游戏开发者所苦苦追求的虚拟现实世界,轻易就展现在了玩家的面前,从此开始有更多厂商追求这方面的提升。
在Voodoo之前,3D游戏是靠着Intel的CPU来实现的。MMX及AMD公司的3D Now都为3D游戏的进一步发展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在Voodoo面前,他们的努力看来都成了不值一提的了。Voodoo将CPU从复杂的3D图形处理中解放出来,而使电脑的声光效果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尽管现在这个名字早已成为历史,但在97年之后那段时间,它注定是一代玩家的记忆。
5、PS3(2005年)
2005年的E3游戏展在当时又迎来了新一轮的主机大战,三强逐鹿,微软表示Xbox的表现可以令人接受也准备好了后继者Xbox360,任天堂则在NGC的平淡表现后公布了代号为“革命”的全新概念产品。
然而那一年E3上最出风头的肯定还是索尼和他们实机演示的PS3,而为了能在2005年的E3上一鸣惊人,索尼在公关和广告上下足了功夫,也因此获得了比另外几家更好的反响和曝光度。在刻意保持沉默几个月后,索尼在E3期间突然爆炸式地发布了大量有关PS3的信息,整个洛杉矶随处可见PS3的广告和巨幅海报,就连任天堂发布会所在地的好莱坞附近也不例外,索尼的声势毫无疑问盖过了另外两家。
更令人激动的是,索尼在这一年的E3上公开了许多惊人的游戏DEMO,尽管这些技术演示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玩家们视为“骗局”,比如著名的《杀戮地带》演示,但当时还是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着PS2的巨大成功在前,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索尼只需要按部就班,依样画葫芦让PS3继承PS2留下来的众多玩家就能自然取得胜利,至少在那一年的E3结束后,人们也依然认为PS3会没有多大悬念地以同样风格继续辉煌。
4、Kinect(2010年)
2010年,E3刚刚从07年开始的缩水动荡中恢复过来,展会规模虽然无法重现2006年以前的辉煌,但依旧参展游戏产品的数量和观众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不过传统日式游戏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退,E3开始前后,不断有日本知名游戏制作人或从业者公开批评日本游戏业固步自封,已经脱离世界先进水平太远。
任天堂在当届E3上公开了新一代以裸眼3D为卖点的掌机3DS,不过最具备话题性的硬件产品则是微软的全新体感摄像头Kinect,在09年公布的“Project Natal”计划正式展现给玩家,而它超出当时其他同类产品诸多的良好功能让玩家眼前一亮,通过这套设备,微软为Xbox360用户设计了全新的互动体验方式,并公开了一系列以新设备为依托的服务和软件,一度确实让大量玩家产生兴趣并购买主机。
而微软也从此把体感功能作为自己的主打特色之一,只是若从最后来看,Kinect始终没能达到当初展示的理想结果,更达不到微软对其的期望,Xbox One也最终宣布取消捆绑Kinect2.0,意味着微软承认这一设备无法成为玩家必需品,或许在未来它还有机会证明自己。
3、NDS(2004年)
2004年的E3游戏展原本被预测为新一代的掌机大战,不过在最后变成了任天堂的独角戏,索尼只公开了PSP的宣传影像没有实际试玩。
不过在此之前,其实很多人也不看好任天堂和他们的新掌机NDS,诚然在掌机这个领域任天堂之前仍然一家独大,GBA继承了GB的游戏和成功,但大家多少觉得NDS也不过是各方面提升一点的GBA而已,双屏幕更像是噱头,而未必能让游戏玩法有什么实质的革命,当时人们更担心的是任天堂在主机领域已经连续两次被索尼压制,是否这个帝国已经走向了末路?
后来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04年的这款双屏幕掌机NDS成了任天堂放出来的又一个怪物,它取代了Game Boy登上了新的王座,让任天堂帝国至少再延续了五年,同时也让携带式游戏机有了更多的意义,游戏的玩法确实会因为硬件的不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