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游戏分级制度承担起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重任,此前有趣点也曾探讨过这个问题,通常认为,Midway Games制作并于1992年发布的《真人快打》是美国游戏分级制度的直接促成因素,ESRB(娱乐软件咨询委员会)在家长和媒体对游戏的强烈不满中成立,制定了非常详尽的游戏分级制度,其中最高级别为AO(Adults Only 18+),但是游戏分级不是一个能包办一切的方法,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小到5、6岁的儿童都能轻松地通过家长的iPad上网,在家长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很可能接触到少儿不宜的信息,更别说在没有分级制度的某些国家,有个网络就能买到自己想玩的游戏,18+?那可能会是在小伙伴间炫耀的一个标志。所以作为成年人,如果你的游戏库中有下面这些游戏,可得时刻提防未成年人:自己发泄一下就好了,别带坏了祖国的花朵。
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中,人类可能会因为可共享的记忆而迷失了独立的灵魂,难分真实和虚拟,自我和他人,随着游戏技术营造的世界愈发真实,玩家和制造商们势必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现有的游戏分级制度到那时候可能效果甚微,PlayStation VR在此前曾移除过一款名为《伦敦劫案》的demo,因为游戏允许玩家朝自己开枪,批评者认为这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可见即使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也可能会被游戏“侵占”了灵魂,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游戏是不是18禁,而在于我们能是否拥有足够的自制力和判断力,正视游戏中的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