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抄袭的游戏为什么都活得好好的?

华烂漫
2018-05-08 21:01:24 浏览:0 0

  不知不觉间,游戏平台间的党派之争已经不再稀奇了,人们的争议观点发生了变化。随着轻度游戏市场的不断扩大、用户越来越多,玩家之间慢慢形成了一条鄙视链。自视高位的玩家们习惯于蔑视页游、手游、网游,指责一些国内游戏开发公司放任“换皮”,以及“抄袭”等不当行为,指责它们不断量产上架疑似侵权的游戏。

  不过,这些被玩家怒斥“抄袭”、“换皮”的游戏,却很少因为侵权争议惹上官司,走进法庭。即便发了维权公告,也往往见不到下文,或者偷偷私下庭外和解处理,很难见到有游戏因为确实的“侵权”受到法律处罚。

游民星空

  看似“抄袭”的事实,事件后续总是走向玩家认知的以外的其他方向。这不禁引人发问,例如“看起来相似的游戏究竟算不算抄袭?”、“游戏产品该如何界定“侵权”的概念?”等诸多问题。

与游戏并行的抄袭史

  在之前《雅达利命运的三个转折点》第一篇故事中,我特意讲到了30多年前奥德赛和雅达利的故事:世界上第一台大获成功的街机游戏《乒乓》,其玩法、规则、创意与世界上第一台家用机游戏的第一款公开演示游戏《网球》十分相似。闹上法庭的双方中,赚的瓶满钵满的雅达利最后认怂,乖乖上缴了150万美元用来购买授权许可。

  长达数十年的游戏历史,伴随着数量庞大的版权纠纷。在70、80年代,电视游戏、街机游戏的规则简单明了,硬件的计算能力、美术表现空间都极其受限,所以那个年代很多受欢迎的游戏都被大量克隆,数量庞大的换皮游戏都拥有类似《乒乓》、《贪吃蛇》、《青蛙过河》、《打砖块》等经典游戏同样的玩法。正因如此,1974年美国国会推动“版权作品新技术利用国家委员会”,裁定计算机软件负责版权保护的条件,并与1980年编入法律当中。

游民星空
青蛙过河这样的经典玩法已经很难见到了

  但这很难阻止“抄袭”现象的泛滥。《雅达利命运的三个转折点》中第二第三个故事分别讲述了雅达利与动视、任天堂之间的版权纠纷,这些存在于游戏史中的现实案例告诉我们,滥发同质化的换皮垃圾游戏导致了行业崩溃,也促使第一方主动建立了反盗版机制。但仔细分析细节我们能发现,所有关于游戏的这些诉讼当中,“抄袭”是一个非常不严谨的词汇。在法律面前,“侵权”这个名词更加正确。

  雅达利的《乒乓》并非因为玩法、画面看起来像奥德赛的《网球》而被认定“抄袭”,而是奥德赛母公司Magnavox在游戏发售之前,早就注册了一系列专利,其中包含“如何使用系统使两个点相互碰撞并反弹”,并且专门用乒乓球游戏作为玩法实例。

游民星空

  直到现如今,“抄袭”一直都是游戏行业当中的一个灰色地带。同样是游戏产品,如果的的确确存在代码、素材上的复制行为,起诉人必须先担负起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收集并提供被起诉一方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证据。光是这一点,就已经难倒了不少认为自己存在冤屈的游戏开发商。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都是自主撰写代码、制作素材,但是玩法照抄其他游戏,算不算抄袭?”

  不论是从伦理和法律角度来讲,我们都很难解决这个看似“抄袭”的问题。我们现如今的电子游戏,其中很多都是从早期产品中一步步演化而来的。《毁灭公爵3D》首次运用”“WASD”控制人物方向,之后游戏使用这一玩法的游戏难道都是抄袭游戏吗?

游民星空
建立了FPS标准的《毁灭公爵》把自己毁灭了

  如果是文字、代码、美术、音乐上存在相同部分,那么稳稳属于版权相关法案的保护范围以内。但是“游戏玩法”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很难将它界定为一种与“文字”、“代码”、“美术”、“音乐”同等价值,受保护的“版权内容”。

  奥德赛与雅达利一案的诉讼,看似为版权保护开了一个好头,却也透视出了另外一层问题:版权保护过度。初代奥德赛及其后续主机并没有获得商业上的胜利,但是凭借法官裁定的“视频游戏艺术的开拓性专利”,母公司Magnavox在全球范围持续了20年的诉讼之旅,以各种设计奥德赛的专利和解决方案起诉游戏相关企业。奥德赛的历史定位,使其拥有电子游戏开发基础范畴内超过100个专利许可,发函高手任天堂的起诉都被直接怼了回去。统计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后一场官司,Magnavox在各种诉讼中赢得了超过1亿美元的赔偿。

游民星空
一堆来自DC和漫威的敌人最后都被改了

  因此,像“WASD”这种涉及游戏玩法的问题一旦上纲上线,上升到专利层面,追求版权责任,那么游戏行业的发展无疑处处受困。玩法上,每款游戏都不可能说自己完全原创,不断追究源头会让整个游戏行业的发展变得束手束脚,困难重重。

  相反,版权法的存在,为游戏是否存在“抄袭”行为,确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我们看到的许多案例,一方面存在“剽窃”伦理标准不确定的问题,但反过来,的确有更具体的版权规则来约束开发商行为。

游民星空
侵权从来不是只发生在中小作品当中

  正因为玩法和抄袭的论点存在不少灰色地带,让维权走向了以“版权”为核心的追责路线。游戏之间的官司,都围绕着受法律保护的关键部分,这么做既是为了保护被抄袭一方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在保护游戏开发者们的自由创作空间。

  反过来,滥用法律维权恶意竞争,也会导致业界的天平失去平衡。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那些看似抄袭的游戏为什么都活得好好的?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8/2018042919182216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