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骂后辈,有规劝勤勉之意,对事不对人,这是基本态度。
在没有实力的时候,受到乐坛教父级别的人批评,这其实也是黄霑一种逼迫新人成长的方式。骂归骂,骂完还是要教。
2003年,他还为刘德华《真爱是苦味》谱曲,可见并无嫌隙。
我们将黄霑称为“鬼才”,有几分抹杀了他个人努力的误解。
实然,黄霑是个很勤奋的人。
他最敬仰的文人是香港的“三叔”,传闻三叔15分钟成1000字文章,而黄霑那时是一个半小时写1000字的菜鸟。
和偶像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黄霑就去问三叔,怎样提高,三叔言简意赅,答曰“多练。”
于是,黄霑回去就掐表写作,九个月后,写1000字还是一个半小时。
黄霑很困惑,但既然偶像这么说了,还是坚持吧。
第十个月,他能45分钟写1000字了,后来30分钟1000字,12个月后,他就能和三叔的速度比肩了。
最快的一次,一小时边打腹稿边写,出了一篇4000字的长文,一字未改,就交给了编辑。
他的《不文集》,一本性幽默短文组成的书,再版60余次,至今香港无人打破这项畅销记录。
若说写文章是中文系出身的老本行,写歌却是真正的野路子,可他有一套完善的思考体系。
《自喜集》中写道:“每首我爱听的歌,我都努力分析,音为什么如此连起来?旋律这样跳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顺着音阶上下行的曲调,怎么会这样亲切悦耳?创作不必真的从师。无师自通,绝对可以!只要努力,事无有不成!”
黄霑善于古曲今用,1997年的《男儿当自强》改自《将军令》,经由他一改编,恢弘之气魄,再加上林子祥的血性之嗓,充满铁骨铮铮的阳刚之气。
黄霑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看淡生死,心怀敬畏。
他曾在采访中坦言:我的内心,不知为何总有一种莫名的沧桑感。
身处热闹的娱乐圈,黄霑深感孤独,越热闹的场面越无所适从。
他调侃道自己有着“老头的脑袋,少年的心”,看起来嘻嘻哈哈,实则沉郁、悲凉。
闲暇之余,他会在空山灵雨的房间里看佛经,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抄经打坐,独而不孤是他想要追求的境界。
一人一江湖,执笔尽天涯。
他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如鱼得水,却向往闲云野鹤,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2001年,黄霑罹患癌症,因化疗掉光头发。
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索性拖着羸弱的身体,与香港有名的光头麦嘉、罗家英开办起了节目《三个光头佬》。
在荧屏中,我们看不到一个病人的悲怨与凄苦,只有“黄霑式”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