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相数回归,高性能平台的基础
既然掏出2000大洋花在主板上,玩家对它的期望肯定不只是“能用就行”,首先要看它是否具备长时间的、稳定可靠的支撑极致负载的能力,这样才能为搭配的高性能CPU以及超频保驾护航。
然而普通用户并没有小编这样的海量试用机会,所以购买之前肉眼分辨十分重要。
Skylake这代架构,Intel把负责输出核心工作电压的VRM又从CPU里拿了出来,相比前一代Haswell架构,Skylake的发热量理论上会降低不少,对发烧友来说这是好事。不过与此同时,CPU供电稳定性的重任又重新落在了主板肩上,通俗点说就是“数供电路数”的时代又回归了。
采用6+1相十二回路供电,12V高压滤波段采用坚固耐用的钽聚合物电容
M7的供电系统如何?撇开单独的1相核芯显卡供电不谈,CPU核心供电部分采用6相PWM控制,每相并联两路LF-PAK MOSFET,每路都有独立电感器——一切都是double的,双份的,可称之为等效12相供电。小编回忆起往昔775接口时代,超频盛行动不动就上液氮炮那会儿,有这样一套供电的主板也算可以了。
不仅是供电相数,Skylake对功率模块的散热要求也比上代产品大不少。M7的MOSFET散热器分为两个模块,有热管贯穿相连,这样无论哪一边享受到气流吹拂,都能有效控制整个供电系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