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翎女士刚从俄罗斯的南方回来就收到了育碧CEO Yves Guillemot的邀请,“您愿意跑一趟中国吗?”作为一个曾在医院和慈善组织任职护士,戈翎有着走过万里路、在四个国家带领团队的经验。Guillemot之所以认为戈翎是开垦中国荒地的理想人选,因为她有相符的工作经历。戈翎欣然接受了使命:“我热衷于书籍和电影。电子游戏不为我这一代人所熟知,但对于新鲜的事物和潮流我愿意一试。”
说完,戈翎甚至还附上了这么一句:“而你派遣我所去的国度,恰恰为制作优秀的游戏提供了一切!”也正是基于这个信念,戈翎来到了中国上海。
本来这趟活儿只是希望戈翎女士来中国转一圈儿看看具不具备建立育碧上海工作室的土壤。然而戈翎在这所遇见的“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创新、经历、技术、能量”让戈翎女士一直驻守在此。
不觉间已过三秋。育碧上海成立于96年12月,97年五月招兵买马,97年7月工作室正式开张。一开始育碧上海只是负责打打下手,参与例如《彩虹六号》等一些项目,一直到2003年参与完成了跨Xbox、PS2以及NGC三平台的《分裂细胞》。来年,育碧总部给了育碧上海一个硬活儿——《细胞分裂明日潘多拉》。这意味着,育碧总部不再视中国人为码农、美农,育碧上海有了挑大梁的实力。
时至今日育碧上海参与了超过40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项目,这还不包括专门为中国另设的本土品牌。《终极之战》和《我还活着》的知识产权为育碧上海所持有,《细胞分裂:明日潘多拉》以及《细胞分裂双重特工》由育碧上海全权操办,并协助完成了《孤岛惊魂3》、《孤岛惊魂3:血龙》、《细胞分裂6:黑名单》、《特技摩托》、《特技摩托2》。尚未面世的次世代竞速游戏《飙酷车神》也有育碧上海的心血。别忘了还有两款免费游戏:目前仅在亚洲面世的《全民足球》,以及《终极之战:在线》。自从戈翎女士1996年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个工作室经历了太多太多。
截止至采访当日,今时今日的育碧上海有367名雇员,来自12到14个不同国家。别看人种丰富,九成雇员为中国人,而中国人居多同样为工作室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戈翎女士回忆,当初育碧上海想在中国立足的最大障碍来自人力资源。别看中国地广人多,来应聘的年轻人光有对游戏行业无限的热情和憧憬,却偏偏缺少专业的培训——更具体一点,根本不会用3Ds Max这个在当时普遍的建模软件。
经风霜挫折之后,育碧上海已茁壮成一个戈翎女士眼中的“全能手”工作室。“当年条件何其艰苦,但经过岁月历练,我们已经成长为一个知识共享的团队。”1997年,育碧上海的游戏制作人们仍要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到了2002年——上海外国居民达200万之际——育碧上海开始着手《细胞分裂》续作的规划和初期创作,这也是他们制作的第一个《细胞分裂》游戏。
到了2008年,由上海育碧制作的《终极之战》通过投票被三个标杆级的游戏媒体评选为当年E3最佳策略游戏。戈翎回忆说那是育碧上海工作室的嗨点:“我们当初为此骄傲,今天亦然。这说明了人才是遍布天下的,媒体对于游戏的肯定有力回击了‘中国人没有创意’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团队能达到怎般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