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失败的例子。同属竞技类的网游,竟然会造成付费玩家称霸的尴尬景象。各种强化道具让这些玩家所获得的优势在玩家群中造成了天堑般的裂痕,已经无法让免费玩家们靠高强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进行弥合了。令人感到可悲的是,这种事情在国内的游戏界并不罕见。
三、内购的蔓延
无论你对内购如何看待,其在游戏界的蔓延趋势已经形成了。这种现象不仅跨平台,而且跨类型。《上古卷轴4》的“马甲”事件大概是游戏界早些年对内购的第一次强烈反弹。但媒体和玩家的愤怒对于厂商来说似乎就像是一出蹩脚的防盗科教片,厂商们眼中看到的并非是一个行窃被抓的小偷,而是在心里盘算下次怎么样才能不被抓,或者让玩家心甘情愿的被偷。所以,当我们放眼今天的游戏市场,内购不仅比比皆是,其遍地开花的速度简直有种一统天下的气魄。下面是一些几年前大家难以想象的内购案例,而在今天,他们都成为了现实:
《杀手本能》是一款格斗游戏,玩家可以免费下载,但只有一个角色可用。玩家想要获得新角色就必须掏钱购买。
《GT》系列是竞速类游戏中的核心品牌,在最新的《GT6》中终于全面引入了内购的机制。正常完成比赛所获得的奖励大幅减少,送车的系统被删得七零八落,而新车的价格节节攀升。而他们的老对手、微软的《极限竞速》早在Xbox 360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同样凶残的内购。
《FIFA》足球的Ultimate Team模式,玩家的球员在合同到期后需要用合同卡续约。而若是游戏币不够,就必须用现金购买。
《Ryse:罗马之子》作为Xbox One的首发动作游戏大作,可以花钱提高升级速度。
就连业界老大的《魔兽世界》也在最近引入了自己的商城系统。虽然目前看来除了经验药水之外没有什么能够对游戏性产生实质影响的道具,但这却开了一个让悲观主义者脊背发凉的先例。
《死亡空间3》中,玩家可以购买额外的图纸和配件。
你看,上述的内购虽然并非都是那么的惹人厌恶,但无论内购将来能发展到什么深度,至少现在广度已经覆盖了全部的游戏类型和全部的平台,绝非仅仅局限于手机游戏或网络游戏。尤其是这次因《地下城守护者:移动版》触雷的EA,更是要在所有旗下的作品都引入内购机制。就算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遏制这种蔓延的趋势,至少我们也要警惕起来,时刻做好对这种情况说不的准备。
娱乐付费,天经地义。但要是游戏哪天真的变成了侯宝林相声《三棒鼓》里那样每听一段都有人出来收钱的闹剧,那就实在是玩家们的悲剧了。所以,当我们在今天也能看到良心得有些淳朴的、比如号称连DLC都不打算出的《黑暗之魂2》这样的作品时,至少还是要在心里小小的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