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游戏复制形象,还是无意间的撞脸?
在那些动辄全素材复制粘贴的逆天山寨游戏面前,肖像权在国内尚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保有维权意识并身体力行还能够激起点波澜的,第一时间想到的也就是“美猴王”六小龄童大师状告蓝港游戏侵权一事,这事儿最后有没有不了了之不知道,但多少应该能够唤醒国民一些维权意识,开辟一些致富的途径。
在国外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去年拿奖拿到手软的《最后生还者》,在他各种高端大气的宣传画上,有眼尖的网友发现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诶?这不是咱家偶像犀利哥吗?大家谁去通知他一下…
也就国内这种事打打哈哈就能过去,如果是国外那些维权意识近乎神经质的地方,肖像权就是那长椅上的阿部哥,谁都可以来一发。不用说你赤裸裸侵犯我光辉形象了,哪怕你只是和我有些撞脸,甚至仅仅在一些概念上能够直接联想到我的,都不行!妥妥索赔!告到你发疯!
不论是不是有意为之,游戏做多了你多少都会有肖像权方面的麻烦:当年CAPCOM因为泰森的“概念肖像权”被迫将街霸中“拳王”M.BISON的名字和“叉子”BALROG对换是一个著名的案例。自此涨姿势的老卡在他家很多游戏里都为角色直接设定日版和欧美版两套名字,这下维权五毛们没招了吧?
和泰森相比,死得早的李小龙就亏大了,几乎只要是个格斗游戏都有他“啊哒哒哒”的身影。不过奇怪的是,李小龙的家属却没怎么理会那些明目张胆的侵权,却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状告“真功夫”(一家和功夫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快餐店)……大概是游戏厂商没啥油水榨取?或是那家东西实在难吃到不能忍的关系?(《铁拳》中的李小龙可是一位大厨)
人怕出名猪怕壮,肖像权事故的发生通常跟作品名气大小也有直接关系:《GTA5》海报那个自拍比基尼过于家喻户晓,女演员琳赛·萝涵(《花花公子》的常客)声称她的肖像权被这张海报侵犯了,求索赔。但我却怎么也看不出该女郎和琳赛究竟有何相似之处,倒是有网友贴出“被侵犯”的另有其人,那就是女模特凯特·阿普顿。
不用对比了,同步率100%……不要觉得犀利哥是个乞丐(中的帅哥),就欺负他不懂维权好伐?
最坑爹的是,这位在GTA5所有海报中最抢眼的惹火女郎,其实压根没在游戏里出现过。纠结劳什子肖像权之前,我们应该先告R星广告欺诈才对吧?
以低俗吸引眼球 挂着羊头卖狗肉
出现在广告中的产品,其功能永远都是被无限放大的,这些在游戏行业中同样存在而且应经被应用到了一个极限,甚至我们不能说它是夸张更应该称之为“虚假宣传”。
“老婆不在家玩的游戏”、“男生女生都偷着玩”,再配上暴露诱惑的美女图片,就是我们经常在网页上看到的页游广告。每当禁不住诱惑偷偷点进去后,看到的是一个跟广告毫无关系的游戏时,任谁都会有种骂娘的冲动,千言万语就两字“坑爹”。上月,人民网就曾痛批低俗页游广告,称之为利益放弃底线!当然,经过媒体的曝光以及有关部门的整治之后,这类不断挑战底线的低俗宣传似乎有所节制。
然而,低俗甚至色情仅仅只是宣传中的手段之一而已,夸大其词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也屡见不鲜。最常见的就是广告上挂着一些知名大作的素材,鼓吹是“经典大作的web版,无需安装,点击即玩”,这些有没有经过原作公司的授权尚且不说,进去后的有百分之百与广告画面以及口号风马牛不相及。
《魔兽世界》、《暗黑破坏神3》、《最终幻想》的素材就是经常被盗用的对象,像什么页游版《暗黑3》、《魔兽世界2》、《最终幻想15》等等层出不穷,虽然一眼看上去很假,但却抓住了一些玩家的期待心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们点击进入,结果自然又是一次破口大骂,下一次碰到可能还是会好奇的进去看一看,然后已经无力吐槽这样的无良行为。
看似已经被所有人看穿的“骗局”,一个个厂商却又乐此不疲的继续这项事业,可见这样的方式依然可以给他们带来大量的用户,如果说没有足够的利益谁愿意当别人口中的傻帽?事实上,为了欺骗用户点进去,手段之繁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再比如经常打开某个网页的时候,右下角会出来一个伪装“QQ提示”窗口,有时是好友消息提示,有时是QQ奖品领取,有时是好友添加申请,又或者是账户异常提示等等。不得不说这些伪装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往往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会中招,几乎已经到了“防火防盗放页游广告”的地步了。
无论是画面还是宣传语,都无疑不是以诱惑的口吻吸引用户,类似的乃至于更露骨的广告比比皆是,虽说目前这样的情况已经有所收敛,但是低俗宣传在游戏行业依然屡见不鲜。
这就是传说中的《最终幻想15》,直接盗用了《FF13-2》的壁纸作为广告宣传的素材,实际点进之后的游戏跟最终幻想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