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像侦探的名侦探
80年代,蝙蝠侠的人气和地位急剧上升,不仅领衔的刊物数量增加,和DC其他角色的互动也大幅增加了。漫迷们不再满足于某一个角色的故事,而开始追求整个世界观的一致和时间线的统一。这就使得本格推理更加难以为继——这种严重依赖于点子的形式本来就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转的,局限在“哥谭市的一般罪犯”的话还好,放到DC宇宙背景下就更麻烦了。
于是蝙蝠侠变得更像动作英雄。然而,DC在需要强调蝙蝠侠与其他英雄不同的时候,不能不提他的侦探属性。那么要怎么让他查案呢?呃,作者们把蝙蝠侠塑造成了有高科技辅助的硬汉派——线索的部分交给蝙蝠洞里的超级电脑,或者直接让电脑天才“神谕”帮忙查,查不到的情报就去找个黑道人士来拷问一番。有时漫画对于破案过程也会有一定的描写,但并没有在“推理”上多下笔墨,反正他作为法外人士不需要过硬的证据。
另一种手法就是将蝙蝠侠神化,忽略调查过程,直接跳到结果,让蝙蝠侠突然神兵天降,表示他已经知道一切的真相了——至于为什么?“因为他是蝙蝠侠”。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作者勇于尝试本格推理的!
杰夫·勒布的《漫长万圣节》及其续集《黑暗的胜利》均为黑色风格的侦探故事。虽然剧情本身存在一定漏洞,而且是反类型的——侦探(蝙蝠侠)最后实际上判断失误了……而《黑暗骑士传说》系列第102-104期的故事《Spook》是字面意义的“暴风雪山庄”——布鲁斯和几个生意伙伴被困在山庄里,陆续有人遇害,而凶手就在他们之中。不过这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本格,因为包含了一定的超自然元素(顺便一提,土豪界的暴风雪山庄就是麻烦,作者为了“凶手就在我们之中”的剧情,不得不先把山庄里的六七个仆人做一堆杀光,也是蛮拼的)。而格兰特·莫里森的《黑手套》则结合了孤岛和密室,剧情很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能否把超级英雄和推理结合起来呢?在《身份危机》里,蝙蝠侠作为侦探担负起了调查伸缩人之妻遇害一案。他发现了通过被害人大脑中留下的微型脚印,并实际上查出了凶手,但在此之前,真凶已经自己暴露了。这个故事情节上也有一些漏洞。但它的目的并不是推理,而是揭示多年前超级英雄们的黑历史,所以也不好苛求。
漫画之外,不少蝙蝠侠衍生小说倒还满注意他的侦探身份的。大概也是因为这些小说不必考虑DC宇宙世界观,所以作者比较容易发挥。值得一提的是两本比较特殊的书:《蝙蝠侠法医档案》是一本短篇集,在故事里穿插介绍了简单的法医入门知识;还有一本“互动小说”《韦恩庄园谋杀案》(Murder at Wayne Manor),书中附有各种物证和线索,比如照片、便条、报纸什么的,都做成实物单独夹在书中,读者可以自己对这些物证进行研究。
蝙蝠侠作为最不像侦探的名侦探,就这样走过了75年。其实蝙蝠侠的探案故事还有相当的发挥余地,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许今后还会有更擅长推理故事的作者挖掘他侦探的一面,毕竟蝙蝠侠的故事还远远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