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金的女儿女婿每年过年都会回来,会给老人一些钱用于抚养孩子。“从第一个孩子送来到现在,女儿总共给了24000元。”王学英说,他们不会主动向女儿要钱,就算女儿给的钱花完了,他们的退休金也足够抚养两个孩子。“女儿女婿每个星期都会打一次电话,跟孩子聊聊天。”王学英说,有时候孩子们也会念叨着要见父母。今年暑假,王学英准备把两个孩子送到深圳去,让他们在父母身边待一段时间。
地点:琼海市西河村
主人公:何媛媛
年龄:12岁性别:女
抚养人:奶奶
家庭情况:父亲在三亚工作,母亲外出打零工
到村委会蹭网,手机没电了回家充满后又过去
跟其他留守儿童相比,何媛媛与父母见面的次数会多一些。何媛媛父亲在三亚工作,回家一趟很方便,母亲经常外出打零工,但闲暇时也会回家照顾她。父母不在时,何媛媛则由奶奶照顾。何媛媛12岁,家住琼海市西河村,在琼海万泉中心小学读五年级,平时住校。6月27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家里看电视。“哥哥还没醒,等他醒了我们就去村委会后面蹭WiFi玩手机。”何媛媛说。何媛媛口中的“哥哥”是叔叔家比她大几岁的孩子。每周末,她都会和哥哥去村委会后面用手机玩游戏,这是她周末主要的消遣方式。何媛媛告诉记者,由于村委会的叔叔不让去蹭网,所以他们每次都会找一个隐蔽的角落蹲在那里玩,手机玩没电了就回家充,充满了又过去。
虽然只有12岁,但何媛媛已经懂得了父母挣钱养家的辛苦。“会想爸爸妈妈吗,想他们了怎么办?”记者问。“想他们了我会给他们打电话。”何媛媛说,她会通过打电话的方式缓解对父母的思念。“他们那么辛苦都是为了我,我长大挣钱了一定会让他们享福。”何媛媛说,有时学校留作业让写作文,如果没有规定题目她都会写“我的爸爸妈妈”。“我写六次了,但是每次表达的感情都不一样。”
记者从村民口中了解到,何媛媛的父母并不是她的亲生父母,而是养父母。对于这件事,何媛媛也早已知晓,“刚开始不太能接受,但是后来慢慢就想通了。”她告诉记者,她去过亲生父母家,也见过自己的兄弟姐妹,但这丝毫不影响她跟养父母一起生活。“我不会回去,我要和爸爸妈妈(养父母)在一起,将来挣钱了就两边一起照顾。”何媛媛说。
“这里(海南)好,因为这里有很多小朋友跟我玩。”——郑国昌
“我一岁时,爸爸妈妈就去外面挣钱了,我们只能寒假的时候见一面。今年,我希望能多看他们几眼,也许这对其他小朋友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我却相反。”——杜小浩
“哥哥还没醒,等他醒了我们就去村委会后面蹭WiFi玩手机。”——何媛媛
“如果爸爸说回来,我会很高兴;如果他说不回来,我就会很失望。”——郑婷玉
记者对话郑婷玉 “我不想妈妈”
记者:有问过妈妈的情况吗?
郑婷玉:没有。
记者:会不会想妈妈?
郑婷玉:不会。
记者:有没有想过去海口找她?
郑婷玉:没有。
记者:为什么?
郑婷玉: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