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Epic平台主要对标产品的steam,如今依旧是他们难以谈及“抗衡”的对象。steam千万级别的全球日在线用户不仅让Epic望尘莫及,其对于PC单机市场的宰制能力也足以在短时间内挤占掉竞品的生存空间。
在这种重压之下,Epic不得不从游戏价格和独占阵容入手,试图争取足以让自己生存下去的用户基数,就像5、6年前国内外卖平台砸钱、发券抢用户一样。
此外,Epic平台如今仍有欠缺的社区功能和产品评价体系,也让他在第三方开发者眼中于产品传播能力上存在劣势,只得依仗更低的平台抽成、虚幻引擎24小时技术支持和免费的跨平台服务来博取青睐。
但是,在PC平台提升用户忠诚度,这工作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不同于主机用户几百美刀的基带成本,PC玩家换个平台玩游戏只需注册账号并下载客户端,在没有“第三方游戏平台独占”的过去,用户的“改旗易帜”只需一次促销活动就能实现,在这方面,产品众多且经验丰富的steam显然更有优势。
于是,Epic只能在他们最擅长的地方持续发力——砸钱。
他们用低抽成和免去虚幻引擎费用来吸引更多知名作品在Epic独占,用长达三年、超过200款作品的“周期白嫖”来保证社交讨论度和口碑,再用低价策略和时不时的“临时工打错小数点”慢慢积累用户。
三年过去,他们成功了,如今的Epic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横刀夺爱的“带恶人”,而且不知道在何时,变成了玩家口中日常发福利的“E宝”。
诚然,Epic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不可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这不可持续,并且肯定显著影响到了平台的盈利能力。好在,Epic已经拥有了一定量的用户基数,并且在保证那些形成了用户习惯的福利活动(每周白嫖)能持续推行的前提下,开始了自己的转型。
他们已不再像三年前那样,以“你死我活”的态度与巨人般的对手针锋相对,似乎欣然接受了目前这种共享用户、公平对弈的状态,并宣布将在未来把工作重心放到吸纳更多优质独占作品上。
可能,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走向成熟的又一步吧。
尽管曾因“平台独占”受到各方质疑,并在与苹果的官司中败诉,但Epic Games可能将在未来,甚至正在改变整个业界。
这种正面硬怼高额平台抽成的行为,已经给业内所有苦其久矣的开发者当完了“出头鸟”,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效仿者“复读”这种做法,并自下而上颠覆整个行业的既成规则,我不敢预测,而你们也无需过多操心。
因为以上所说的所有内容,对玩家来说都属于没啥意义的行业内斗,他们更多考虑的只是游戏好不好玩,至于去哪里玩,仅仅是个受价格、服务与游戏阵容导向的用脚投票。至少在现在,开启喜加15与折上折模式的Epic无疑是第一选择,毕竟,这些都是白嫖的,白嫖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