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外是上海正午的热潮,而场馆内也被更热烈的“热潮”所占据。
来自五湖四海的《原神》玩家,就像本届FES的宣传语所说的那样——跨越尘世,于此相聚。他们可能一生素未谋面,只是因为一场线下展会而聚集在一起,一起疯癫。
仅仅是出于相同的热爱吗?或许谁也无法准确地解释出原因。但能够确定的是只要看到有着同样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我们就能放下心里对陌生人的戒备,傻呵呵地融入他们。
在玩家和官方之外,展会中还有一群“特殊”的存在——同人创作者。
主办方为他们划了一大片区域贩卖周边,并配置了大屏幕展示二创作品。小摊、创作者、二创作品、展会,将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你会发现整个区域跟《原神》同人展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此之前,我们曾深度分析了米哈游对于社区运营的新尝试,即米哈游提供平台,帮助创作者将同人作品制成周边,并进行贩卖。
(感兴趣的朋友请移步这里,传送门>>>>)
如今,米哈游又将这种模式融入了线下展会。
至于意义,不只是构建更加繁荣的社区生态,利于增强用户黏性,也能帮助米哈游能在厮杀惨烈的买量战场之外,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流量渠道。
相比于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吸引用户进游戏看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显然更加注重垂直的用户触达,它利用同人作品、线下活动、玩家间的交互等更加下沉的方式,维持玩家对于游戏的热爱。
当然,对于玩家和创作者而言,我想更重要的还是对于游戏,对于创作的积极性。
带着以自己作品为原型的周边在官方展会上售卖,这种源自官方的认可更像是一种无形的鼓励,也是对游戏热爱的回馈,更别说在官方的帮助下能够获得实打实的收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玩家也会加入进来,产出更为优质的作品。
我相信无论欢乐的人潮是否散去,他们对游戏热爱仍是永恒不变的。
至少在本次FES上,上述想法正在一一兑现。
创作者成了玩家和官方间的粘合剂,即便不在舞台上互动,小摊前长长的队伍规模丝毫不亚于官方的周边售卖区,甚至某些UP主暴露无意间“真名”后,将店铺变成了小型的“追星现场”。
而本质上,同人创作者也属于玩家的一份子。
大部分店主都cos成了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在看到镜头时,他们也会暂时放下手中的摊子不管,开心地与场外的玩家合照。一些店主更是在卖完货后,便迫不及待地加入到玩家的狂欢当中。
待热闹散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当拖着沉重的步伐挪到酒店,躺在床上,疲惫感瞬间涌了上来,什么洗澡、吃饭全都抛到脑后,只想倒头就睡。
但这种累并不是“喜提”7天连班后的身心俱疲,也不像是登山数小时后收获的瘫软无力双腿。如果要硬要比喻的话,那大概是像前年游民星空内部的LOL比赛场场打满最终夺冠一样,过程虽折磨人但很快乐。
可能这也是大多数玩家的感受。
我们一时间想不到米哈游对于旗下IP赋能、产品价值探索、全新的社区表现形式等重大决策,只是将它当成是一场狂欢,一场远离了互联网复杂的舆论环境,没有牛鬼神蛇的节奏,只是充满欢乐氛围的玩家狂欢。
诚然,这场盛会中《原神》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正是游戏连接起了场内的无数玩家,为这场狂欢夯实了地基。而且究其本质,FES仍是米哈游对于《原神》长线运营的探索,它让人们抱着对于游戏的喜爱聚在一起,像官方说的那样“跨越尘世,与此相聚”。
但我想在这个时刻,游戏又并不是那么重要。对我们而言,更加弥足珍贵的是无数一同开怀大笑、吵闹玩乐的同好们。万千旅行者远离了那个“孤独”的、由代码构成的提瓦特世界,来了次线下联结的旅程。
尽管大家平生素未谋面,尽管随着展会落下帷幕,人们各奔东西,身上的缘分很可能在此之后就要被现实生活扯断。但我愿意相信,当人们看到自己热爱的事物被更多的人肯定,至少在这一刻,它一定会成为值得珍藏许久的美好回忆。
如果要说有没有遗憾,可能是直到离场也没有买到一杯联动的喜茶,因为店铺前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原神》玩家。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原神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