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旅游,咋就成了老外的流量密码?

一柳渡江
2024-07-03 16:34:56 浏览:0 0
祛魅赋魅与复魅

首先,某些比较高大上且红专的东西,不用我来过多讲述——甚至,不用国内的我们来讲述。

随着China travel的步步高升与往昔滤镜的破碎,许多国外的网友们,反倒开始率先夸了起来: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几十年内,迎来从贫穷农业国到多元化先进国家的转变,啊这太疯狂了”

“但他们已经用几千年奠定了知识基础,所以过去的四十年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位巨人,从漫长的睡眠中醒来”

然后,他们开始反思了——就像当年的《意林》《读者》一样。

游民星空

互联网上的印度人开始反思自家基建为啥不能这么牛逼;声称自己是澳大利亚人的网友开始反思为啥自家媒体天天黑人家;而某位住在美国的人直接开始反思自己的社会为什么成了“僵尸社会”、凭什么跟人文明社会比……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对于这些内容,我很愿意将其归类为国内网友的反串与角色表演,但事实却并不似我所想。因为每一条关于China travel下方的评论,都少不了类似画风的高赞评论。

所以对此,我只能用一字形容:

“典”

游民星空

关于这次免签的改动,许多人都称其为“最强阳谋”——意识形态与利益的冲突,使得国外媒体联手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数十年的信息编织与舆论针对,使得许多未曾亲临的外国人,都只能对着那茧房外密密麻麻的茧丝发呆,并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刻板印象。

而如今,它被一张小小的飞机票轻易地切碎了。

当信息时代的话语权,逐渐从官媒转移到到自媒体后,当Tiktok等应用开始在国外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后,当更多的博主KOL们用真实的镜头展现现实的中国后,一切谎言,都在真相的镜头前被逐渐瓦解。

游民星空
“我手机丢长凳上了,有个女孩一直照看着等我回去拿”(来源@SammyandTommy)

当然,作为一名典中典的理中客,这里我还是得稍微泼一盆冷水。

先别误会,我不是指国内的旅游配套方面。谁都知道,在国际化旅游这方面,国内目前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支付问题、旅馆接待问题、一些地方的英语机翻问题等等等等。但这些东西根本不用我去说明,总有人会更快地关注修复它。

我想泼的冷水,主要基于他们的视角。

旅客的视角。

游民星空

其实他们如此夸奖的原因,除了打破认知壁垒带来的惊喜之外,还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属于这里,所以不会为了那生活中的琐碎和压力而过多操心。

因为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出不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时,她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时,她又是另一种模样。

游民星空

当然,无论哪种模样,都是这城市的一部分。

上点儿价值来说,这次的China travel在无声地表明着——那所谓的文化自信,并非高楼大厦震天响的口号呼喊,而是几十年发展之下厚积薄发的成熟,以及外邦来访后眼见为实的心悦诚服。

游民星空

它的背后,是一种祛魅与赋魅交织的轮回:

赋外国的魅,祛自己的魅;

祛外国的魅,赋自己的魅——最后,复自己的魅。

而若是就个人而言、这次热潮,或许也是“故乡周围不曾有风景”的一次印证。毕竟在这些视频中,我不止一次地看见有国人在感慨——“原来我家旁边,有如此美丽的景色”。

它既是一次危机管理与一国之形象的修复、一次旅游经济的提振,也是信息爆炸时代媒体话语权转移的缩影。

游民星空
“当你们在惊呼中国大好山河的时候,我早已在中国山川骑行”——麦克阿瑟扮演者Jim

它既无声地表明,那看似稀松平常的每一天,背后都是无数个奇迹的堆叠;同时似乎也让我感慨

——若是在有生之年能将这华夏走一遍,便也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上一页 1 2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聚焦圈内热点,展现业界趣闻。
来中国旅游,咋就成了老外的流量密码?https://img1.gamersky.com/image2024/07/2024/20240703_lcx_581_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