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上面只是最基础的规则讲解,更加复杂的类比也在不断出现:我想圈外人大概很难理解,玩卢锡安E了一下就R了是什么概念;也很难想象“脸探草丛被娜美贴脸开大”是在形容啥。
这种采用黑话加密交流,让同行理解、并解开谜题的过程,正是乐子的所在。而将这些谜题一一解开之后,你会发现这群人对于语言的解构与创造和理解能力,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离谱程度。
类似的,在NGA,那种事情经常用“打boss来代替”无独有偶,其他“男科”也有着类似的境地,比如另一位薛姓的男科医生,则开始扎根于FPS领域,动辄便以《CS:GO》作为类比。
FPS的枪法,被解构成了赵子龙手中的突刺之枪法;著名景点“香蕉道”,则有如羊肠小道一般,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而“消音器”,化身成了枪械前端那与生俱来的外皮,需要经过某些手段才能拆卸成功。
因为词语的异化,我现在打瓦甚至都不敢跟队友说要去单人摸B点。
互联网化的医生们,自然也会获得互联网的回报:除了吸引更多的粉丝之外,那些沾染着浓厚互联网气息的锦旗亦是额外的惊喜。
比如,“妙手回根”。
其实上面这些东西,对于观众来说,更多是在相对小的圈子之内解构既有的要素,顺带探讨一些不曾了解的问题。
而那些医生们,其实也未必完全理解这些游戏黑话。不太客气地来说,某些中医背后,极大概率存在一个负责运营亦或是写文案的年轻人,说不定还可能还来自同一家MCN。
搞抽象,不过是其引流吸粉的条件之一。这群人搞抽象的目的,其实是给自己的主业“男科医生”引流,搞一些私人疗程之类的课程私活儿云云。
更何况,其视频内容本身也没多少干货。相对于评论区黑话的精彩频出,这些作为教练的up主则更多时候只是在复述着“读评论”的过程,并以对应的表情动作等加以回复,当然无论怎么回答,其末了都不会忘了拐上一句:
“加我联系方式,我亲自教你”。
但对于像我们这种没有啥男性问题的正常人来说,其最大的作用,便是从这种擦边之中,领会特定互联网现在环境之下某些汉语言的奇妙艺术。
所以呢,笑一笑就好。
而在这些背后,可能还有一个相对通俗的问题:诸如法律与医学这两个领域跨度广专业性质强的东西,本身具有较高的门槛和较大的造谣空间的。前者倒是还好上一些,可后者……相关的东西就满天飞了。
你一定被家人转发过某些微信的文章,诸如“这些食物一定要****”。你会点进去看吗?
反正我不会。无论是看起来像营销号的,还是长篇大论尽显专业的,都懒得看。
某些专业领域的东西,总归是需要一种更易于被互联网人群接受的方式。
比如罗翔为代表的法学网红,便以张三这个meme略微消解了法学本身的难学属性,以各种碎片化的科普达成效果;如今也有不少抽象律师,一边多少整点吸睛的举动一边科普。而一些更加俏皮的贴近观众的科普,或许更加fit现在的某些人群……大概就是这样吧。
而无论表达的方式如何,我最为感慨的,永远是如今语言的自我迭代与适应能力:不管内容规则怎样被更改限制、不管哪些词汇被和谐或ban掉,人们永远会找到一种全新的表达思路,并在逐渐的约定俗成中,将其化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语言”。
ps.互联网请看个乐子,专业内容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