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年底,一家名为《学生广角》的中学生杂志,找到了彼时小有名气的漫画家陈乐寻求约稿。针对杂志面向青少年的属性,陈乐以自己的部分性格为底色,以过往经历为蓝本,创作出了一部校园题材的单元剧搞笑漫画。
多年以后,《学生广角》正式改名为《漫画派对》,而笔名猫小乐的陈乐,也靠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插科打诨的搞笑内容,让这部《阿衰online》成为影响一代90、00后,畅销全国的经典国产漫画。
倒霉又爱出丑的阿衰、强悍霸道的大脸妹、有钱还爱耍帅的庄酷,《阿衰》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脑洞大开,爆笑非常的故事,也让其炙手成为《漫画派对》的顶梁柱,单行册销量达5000W册,一度成为国漫之最。
十几二十年过去了,看漫画期刊的孩子们已经日渐长大,但阿衰的故事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着。
直到猫小乐被曝患上抑郁症,直到《阿衰》逐渐减少了漫画派对的更新,直到大家总觉得会有这样的一天到来。
大家也逐渐接受了《阿衰》终将停更的事实。
就在今年年初,猫小乐再度登场,用一则温情的《穿越童年来看你》向读者们“告白”。而在很多人看来,这便成了那声迟到的“再见”,于是纷纷向《阿衰》道别。
前两天话题一度冲到热搜,猫小乐不得已出来再发声明,说并非结局,还将继续。
但无论是对《阿衰》还是对读者来说,一切真的还能继续吗?
2015年8月《劲漫画》停刊
2016年12月《漫画世界》休刊
2021年《飒漫画》休刊
2022年8月《神漫》停刊
直到2023年4月,被称为“国内漫画第一刊”的《知音漫客》也选择了休刊。
哪怕是如今依然活着的《漫画派对》,日子其实也并不太好过。2025年后,《漫画派对》整体也迎来改版,调整为每月一刊后,由原来的10元涨到了25元。涨了1.5倍的价格后,内文页却只增加了20页。
你可以说这是杂志为了存活所做的无奈之举,但大打折扣的内容缩水,还是让许多读者怨声载道。即便改版后的第一期请来了阔别多年的《阿衰》临时回归(即上面提到的“穿越童年来看你”还是删减版),也依然难以挽救因此失去的口碑。
并且在后续的2月与3月刊中,再没有《阿衰》的更新。不禁让人猜测《阿衰》的重新露面,只是为了给老东家的改版站台
一条条看似无关的悲情消息嵌合在一起,便成了某种有迹可循的链式反应。在互联网文化日渐深入的当下,流行媒介转变所带来的纸媒式微,在曾经风靡一时的漫画刊物上,似乎衰败的尤为明显。
在千禧年的早期,你任意抓一位漫画家采访入行原因,他们多半会跟你讲,自己受某部日本漫画亦或是漫画家的影响,怀着一股热枕投身到漫画行业当中。
之所以谈热情,一方面源自这确实是许多漫画家的本心,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漫画行业环境,没有这样初心可能很难坚持的下去。
去年年底,在《知音漫客》上连载多部作品的A-soul漫画工作室被爆出丑闻,曝光了在2000年后一段时间里,许多抱团取暖的青年漫画家们在居住环境与精神上的诸多问题,引发了大众的讨论。
对于彼时许多的青年漫画家来说,居住环境可能不至于如此,但所处的境遇却也好不到哪去。期刊作为那时漫画家的主要变现渠道,在较短的周期内,一部漫画作品需要经历构思、分镜、草图、描线等多道步骤,这对于漫画家来说有着不小的压力。
并且对于一些工作室或组织,单一个人完成的往往都是同一工序,重复的工作量极易令人觉得枯燥
而面对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这样的高工作量换得却是并不高的报酬,付出与回报常常不成正比。除了少部的头部漫画家赚得版税与收益外,行业中下游从业者的收入其实算不上可观。
这种情况一直到持续到了2010年,国内漫画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如春笋般林立的漫画期刊,也得以让漫画家们的收入与就业环境得以水涨船高。
那一时期,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广受读者追捧的原创作品,诸如:《偷星九月天》《暴走邻家》《爆笑校园》《大话降龙》《九九八十一》等。
之后随着网络文学的崛起,许多爆款网文也得到了漫画改编,像《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哑舍》等等。因这些作品本身就已珠玉在前,精彩的剧情与不俗的画工,让漫画在原有的IP受众中开拓了粉丝群。
可以说,彼时的漫画产业迎来自己的黄金时期。各式原创、改编百花齐放,年轻的漫画作者也是层出不穷,乃至部分杂志已经开始效仿《少年Jump》等杂志,实行“腰斩制”,令行业得以逐渐规范化。
然而,就当从业者们积极投身于刊物投稿与连载中时,智能化手机的日渐普及,却日渐瓦解了这个昂扬的梦。
2014年后涌现的“爱动漫”“快看漫画”“腾讯漫画”等移动端漫画平台,逐渐取代了纸媒报刊,也日渐改变了漫画读者们的付费习惯,据国家新闻出版局数据显示,我国动漫期刊总印数和总印张2016年分别下降了32.2%和38.0%。
事实上,这种变化不光局限于漫画行业。手机日渐取代纸质刊物,实现传播媒介上的改变,是属于时代的变革窗口,是大势所趋,也是任一事物、任一人,乃至任一行业都难以阻挡的。
就像随着如今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漫画解说出现,也让曾经的平台漫画,陷入了一个相对尴尬的窘境。
媒介与渠道的转变,让那批看漫画的青少年有了更便捷的渠道,更丰富的娱乐方式也让本就不看漫画的人离得更远,刊物漫画也便就此一去不复还了。
除此之外,猖獗的“盗版问题”也一直是阻碍刊物漫画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在我的记忆中,校门口的不良书店除了有过《阿衰》的单行本外,还卖过巨大巨厚的“阿衰全集”,以及适合上课偷看的超小“迷你本”。
彼时的年幼的我将之视若珍宝,更是无从得知这是所谓的“盗版”,其早已在无形中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而据我的回忆来看这在当时我的小学中,是常见现象。
【猫小乐曾在采访中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到一所学校中参加了一场活动,在给孩子们的书签名时,一个孩子满心欢喜地拿出了他的“全集”,并在得知此书为盗版后,心情无比的沮丧。也许那已经是他攒了很久的钱,才买来的书】
在许多部经典漫画的故事中,作者都曾向小作者们讲述“抵制盗版,尊重正版”的重要性。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盗版情况,许多小朋友仍然在无知中成为了“帮凶”。
归根结底,国内漫画之所以未能形成完备产业化的原因,大抵因本身起步较晚,又在发展中遇到很多的困难阻力,巅峰时,又恰巧遇上了时代的不可抗力,只能说太波折了。
而在如今的漫画市场上,涌现而出的新作者们逐渐占据了如今的网络市场,他们的类型与风格也更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而那些从纸媒走出来的漫画家们,自然也就成了遗老。
他们有的依旧在吃老本,譬如任翔连载了快十几年的《斗破苍穹》,在转到腾讯漫画后,依旧有条不紊地在更新。
有的像奥冬和兰兰、贝贝龙一类的老作者,依旧奋战在仅存不多的漫画刊物上。
也有像极乐鸟一类的作者,在创作漫画之余,还会线下到一些漫展去营业。
当然更多的,也许就是在失业或转行后,彻底消失在行业当中。
而对于如今漫画刊物的读者而言,可能收藏与怀念的意义已经比阅读本身更重要了。
也许就像那些消失在街角的报刊亭一样,属于纸刊漫画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但对于部分从业者,以及许多曾经的读者来说,对于这样的离别,大家似乎多少有些心有不甘,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去年9月,早已休刊的《知音漫客》在微博透露了疑似杂志将复刊的消息,然而截止到现在,这则消息似乎也只是个消息。
而在其搭建的官方网站上,哪怕是与众多曾经的纸媒抱团取暖,但似乎流量也并没有太好。
很可惜的是,解决的办法,似乎就是没什么办法。
依照如今的环境来看,哪怕《阿衰Online》重新登载,除了一代人的回忆,其在当下也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渠道,也有了更宽泛的讨论话题。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搞笑段子、奇葩节目,也令《阿衰》令人一度捧腹不止的“屎尿屁”笑话,失去了曾经的诱惑力。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希望《阿衰》能够回来。
他对于我们一代90后来说,已经不光是一本搞笑漫画书。在那个快乐无忧的年纪里,它是班里互相传阅的“大明星”。在那些个看重分数的岁月里,它教会了我们即便“考0蛋”也能过得很快乐。
它插科打诨,充满了无尽的“屎尿屁”,却也三观很正,教会了我们尊重他人、尊重历史、尊重生命。
而若将《阿衰》投射到更多的刊物漫画上,那些小读者们对于它们的感受,也许正如猫小乐曾说过的:当年你看过的那些漫画也许是借的,是盗版,但陪伴在一起的欢乐却是真的。
最后我想对那些曾经的刊物以及漫画作品说一句:
“也许对于你们的离去我无能为力,但2025年,我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