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最成功的充电视频,让两百多万人追着送钱

一柳渡江
2025-04-13 00:50:44 浏览:0 0

游民星空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2023年,只有四十几个员工的“全年龄”付费网站onlyfans,获得了超66亿美元的巨额收入,为行业巨头pxxxxxb的两倍。

同年,跑步进入商业化的B站,也上线了自家的onlyfans功能:包月充电专属视频。

通过月度订阅付费,解锁专属视频内容。

只不过,这个赛道在国内的环境多少有点尴尬。大部分充电视频,都是擦边博主的专属,你说正经内容的话,也很少有up主,敢于把它放进付费尝试的领域里。

游民星空
该视频需要开通238元包月充电观看(来源@余多多Dudu)

也是在2023年,包月充电这个赛道上,出现了一位标杆级别的大博主:

“食贫道”。

食贫道

张竣,央视记者,曾于切尔诺贝利与乌克兰现场作为战地记者报道。转型自媒体之后,这位开创了“食贫道”的账号,人送外号“饼叔”。

游民星空

食贫道的最初主业栏目,是美食。从全国各地的美食,一路吃到宇宙的尽头铁岭,时不时还带点人文气息给你上一些价值。

只是,这类偏生活区的内容,都不可避免地像所有美食节目与B站的真人出镜一样,有着略显夸张的颜艺与美食呈现。在镜头的拉伸之下,一张颜艺丰富的大脸常常怼满屏幕,而标题动辄带上至少两个感叹号,尽显互联网的浮夸本色。

而当饼叔那不算完美的中年脸庞与凸嘴顶在镜头前时,多多少少也带有一些视觉冲击力。

游民星空

语文课本上有个成语叫“秀色可餐”,最初用以夸耀美人的容颜——但至少对于饼叔本人来说,他这张脸放在美食节目里,实在难以承担起“下饭”二字。

游民星空

时间来到2023年,食贫道团队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一度几乎断裂。而在这风口浪尖节点之上,饼叔选择了自媒体团队生涯中几乎最重要的转型:

开通付费视频。以更严肃的内容、更长的内容、更加高质量的内容获利。

于是,食贫道的团队自费40万,拍摄了系列首部充电视频:

《迷失东京》。

游民星空
《迷失东京》是作为食贫道旗下栏目《东瀛大宝荐》系列的第三部,前两部为免费视频,探讨了一些核电站的问题。

截止发稿前,《迷失东京》在b站的单一平台播放量超过两千三百五十万。时至今日,这也被普遍认为最成功的充电视频之一,在充电领域有着开宗立派的水准。

我觉得它最大的成功点,除了其镜头调度与内容故事的高质量外,还切中了一个有关现代人们精神危机乃至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

孤独。

“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猫狗飞虫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是孤独”

《迷失东京》篇章中,有来自黑帮“怒罗权”的国人汪楠和他所在黑道的老大,有着白天白领晚上身处风俗业的带娃妈妈,有着热爱(性)生活的岛国男优以及曾下海的国民“女教师”泷泽萝拉,亦有着未曾谋面孤独死去的老人。

游民星空
说来惭愧,我小时候上过这位泷泽萝拉老师的课

游民星空
2023财年,日本约有4.2万具遗体无人认领,由地方当局火化或埋葬。

小日子的拧巴情结、名为“耻”文化与物哀情结的盛行,让那孤独与压抑的情绪贯穿了视频始终,它们所导向一个共同的现代精神危机,并印刻于东京地铁街头的匆忙人流。镜头内的人们永远光鲜亮丽,镜头外的人们永远行迹匆匆,一如陪酒女在陪伴客人高歌之后,那mv的插入与闪回。

这便是《迷失东京》。

游民星空

《迷失东京》成功之后,食贫道团队火力全开。系列第二部的《迦南孤儿》随之而来,它讲述着巴以冲突的现状,途中甚至差点被火箭弹轰了一炮;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被火箭弹吓到的饼叔

《神佑之地》聚焦在了菲律宾那充满雏妓的贫民窟 ,那从垃圾桶淘来的名为pagpag的“美食”,让我脑瓜子嗡嗡的响;《你好美国》则聚焦于纽约都市的方方面面,以不同的社会群体与贫富阶层为引,构成了对美国的惊鸿一瞥;而《神鬼传奇》,记录泰国小乘佛教的别样发展与那些“人妖”的日常。

游民星空
pagpag,是其他人吃剩下的炸鸡,被打包运送到贫民窟后分拣,然后泡在乳白色的水中再次复炸;

游民星空

当然,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当属《何以当归》。

——因为它讲述的,是国人的故事,是海峡那边台湾省的故事。

它始于一场家庭访谈,而其后对于宝岛的美食刻画,便已让人饥肠辘辘:油豆腐包裹着冬粉,独特的酱汁里点缀着辣子,旁边三颗鱼丸的汤,中和着甜咸辣的口味。那来自宝岛的美食馋得我半夜直流口水,并恨不得立即起身去旅游一番。

游民星空

而随后的各路人物访谈,开始让我逐渐陷入沉默。当“政治正确”与性少数群体的中心化在美国迎来打压时,中国台湾省的大学的校园里开设了性别自由厕所竖起了彩虹旗。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问题在近年教材尽显,“国家”与“历史”的概念,在年轻人的教科书上逐渐被同化。

游民星空

视频中,一直被忽视的、那些来自台中的少数民族,则在采访中痛骂着果党和绿党的无能。尽管年年都在吐槽春晚,但那一刻,似确实希望这群少数民族能出现在春晚的歌舞之上。

游民星空

就制作规模和精良程度来说,《何以当归》并不算系列的最好,但就视频结构来说,《何以当归》却构成了一个回环:它始于小家之谈,亦终于小家之谈。

一家男女老少有着不同的政见、观点,有人似乎清醒理性,有人似乎只是随流,有争吵也有妥协,但他们依旧是一家人,依旧要在桌子上吃饭。

——我想,这大概构成了一种隐喻。一如视频结尾的那一句:

台湾,当归。

游民星空

时至今日,食贫道收获了超过两百五十万人充电,b站平台断层第一。而迄今为止,饼叔的充电视频栏目,足迹已经遍布了全世界,中东、南美、东南亚、东亚……皆有所拍摄。

——那么,这些视频的核心是什么呢?

我想,是人。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食贫道充电频道的一大特点,在于片中采访人的“典型”。每个出境的“主角”,都能代表一大批人,人们将这种人脉戏称为“饼脉”。

就拿《你好美国》这一趴来说,有着在黑人社区扎根的地头蛇小哥;有着为普通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的“白左”女律师,有着操控金融大佬,亦有着战后ptsd滥用药物的老兵;有街头搞行为艺术模仿懂王的红脖子,也有着成绩优异、但被高昂学费贷压到喘不过气来的名牌大学生——

游民星空

在彼此的采访中,你会感受到一种鲜明的对话感。他们是所谓的“众生”,映射出这大千世界的框架,让你得以管中窥豹。

这众多的人,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小小缩影;

而众多对于国家的惊鸿一瞥,就构成了这个视频栏目

——这个栏目的名字,叫做“人间喜剧”。

游民星空

两端,两极

“神中神”

“牛逼,比电影强”

“这™就是纪录片!无敌!”——这是其中的夸赞声;

“中国版CNN”

“命题作文”

“高级司马南”——这是其中的质疑声。

而在《你好美国》发布之后,这样的质疑声似乎迎来了显著增加。

是的,当你将镜头对准国外的贫民时,大众天生的悲悯情节自会袭来。人们对于世界的苦难看得多了,自打几十年前,当人们收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来源于晚七点的新闻联播时,国外的人们似乎就没有好过过。

游民星空

质疑与夸赞,都有各自的道理。只是对于食贫道的视频系列,我始终觉得,至少不要把这个“人间喜剧”系列,当做绝对意义上的“纪录片”来看待。

因为它非常的“人文”。

人文,就代表它带有一种默认的倾向性、引导性与主观性。它代表着你所看到的,一定是别人经过引导得出来的东西。

游民星空

这里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迷失东京》的篇章中,有一幕众生起舞的“傀儡谣”场景,被人们津津乐道,压抑的人们聚集起来跳舞,有如傀儡般不肯停歇。

游民星空

那一刻,我会被震撼、会感慨这种视频的力量——但同时,也会感受到一种极其强烈的、被主观输出所引导的感觉。

这种引导不仅是来源于配乐本身的悲剧情节,亦来源于视频结构对那种冥冥之中压抑情绪的穿针引线,所以在这一幕后,我会稍微感觉到一种用力稍猛的失重感。

毕竟人间的苦难本就在那里,不必过多渲染。

而且,必须要承认的是,如今的互联网具备极强的“镜头效应”。

游民星空

毕竟,当人们面对镜头时,会自发地不自然、会自发地表演;而他们所阐述的话语,一定会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诉说;最后当镜头进行拼接时,不同的剪辑,亦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游民星空
来源@风启想学漫画

当人们面对镜头时,是否会夸大、是否会隐瞒,是否会只说些场面话,个中真真假假,倒是难以辨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独立思考,总要好过不思考。

对于“人间喜剧”来说,你说它牛逼到拳打各路纪录、脚踩专业制片,我觉得真不至于——归根结底,人家是做自媒体的,捧得太高就意味着捧杀。而将其当做一个高质量的长视频、而非“影片”看待,便已足够。

游民星空

其实我觉得食贫道视频的意义,在于“看见”、在于“真实”、在于“正本清源”。

它更像是一个窗口,将真实的内容展现你看。

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密码之一,就是乐子。人们围绕着乐子发散、创新,构成了最大的乐子,然后不可避免地面对虚无主义的终极深渊。

而人间喜剧,在于以真实性去对抗深渊。这种视频咋更突出“真实感”与“生活感”,你可以视作对于互联网娱乐至死那种虚无感的反抗。

游民星空

另一个意义,我想在于“门槛”。

如今,几乎不会有太多人去专门摇一个纪录片来看,生硬、冗长,慢节奏,让人昏昏欲睡——而这类充电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种门槛,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亲民效果,因为你了解面前的人。

游民星空

它的视频“硬”,但又不那么硬。它会将这视频凿出一个柔软的豁口,然后带着你一头扎进去。

游民星空

除了上面两点外,你还能看见一点:

话语权。

在有关食贫道的充电内容里,诸如新时代“社交媒体”“tiktok”这些内容会频繁出镜。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众话语权开始解构,对于传统媒体话语为一种潮流。而即使是那些官媒,也要向着互联网自媒体的方向去走、去融入。

而这些年,我们老说一句话,叫做“学新闻学的”。

游民星空

一些人常常用“刚刚!”“紧急!”这样咋咋呼呼的字眼,配以聒噪的BGM与低质的内容。所谓营销号与媒体之间的界限,似乎并不那么远。

而在某些动辄使用夸张文字、低质视频的所谓“地方媒体”乱象面前,食贫道这样的东西,似乎具备更多的留存价值。那来自央视的班底,确实展现出了“国家队”应有的某些实力。让“学新闻学的”这句话,确实正本清源了一点点。

——哪怕只有一点点。

游民星空

最后,我们再说回B站等视频平台。

其实放在今天,诸如抖音等大众公认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并非纯粹的“短”——因为他们也在布局长视频、超长视频。

早在2021年6月,抖音就正式上线“中视频伙伴计划”,用20亿元鼓励中长视频的发展。过去几年,抖音也在“知识区”持续发力,并将布局中长视频的“青桃”App更名为“抖音精选”。

游民星空

而相对的,在B站up主持续“吃不饱”的现状来说。食贫道既有着充电的丰厚收入、也有着赞助商的支持、同时还形成了一定的内容矩阵——我想,这大概是一个亦是值得参考的商业化对象。

游民星空

在2024年B站年度最佳栏目的颁奖上,一身棕色衣服的饼叔现身现场,并接过了年度最佳的奖杯。

当时的直播弹幕上,是满屏的“实至名归”。

游民星空

在充电视频之余,食贫道这个栏目亦在更新着免费的内容:各地的吃饭故事、世界的隐秘内容……而最近最火的一期,是《毒枭》篇。他们深入到南美的雨林里,拍摄了毒品的全部制作过程。

游民星空

视频中,饼叔曾如是感慨道:

十年前,张峻在乌克兰作为战地记者报道,他的同事走进了墨西哥毒枭的实验室,而名为“侣行夫妇”的博主,将一辆奔驰g63运到了国外;

十年后,张峻成了“饼叔”,乌克兰依旧不甚太平,而某品牌的国产电车(赞助方),已进入了拉美的雨林。

游民星空

最后,对于食贫道栏目的意义,我们可以化用一位知乎用户的评语,去总结之:

“如今的B站,或许配不上这样的长视频;

但如果以B站‘赛博历史博物馆’的定位,这个视频,就是B站死后的墓志铭。”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人点赞
0人订阅
聚焦圈内热点,展现业界趣闻。
B站最成功的充电视频,让两百多万人追着送钱https://img1.gamersky.com/image2025/04/2025/20250413_lcx_581_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