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1日,法国司法部门正式起诉一名24岁中国籍女子,指控其参与有组织犯罪、破坏文物及跨境走私等多项罪名。目前该女子已被羁押,面临最高15年监禁。
据法新社报道,9月15日夜间,这名身着黑衣的女子在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闭馆前潜入展厅,采用典型的“馆内潜伏”手法藏匿至凌晨。监控显示,她于凌晨1时使用角磨机切割两道数厘米厚的钢制安全门,随后用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的氧乙炔焊枪,在10分钟内熔穿防弹玻璃展柜,全程未触发红外传感器与振动警报。
博物馆副馆长埃马纽埃尔·斯库里奥斯证实,失窃的4-5块原生金总重约6公斤,包括:
18世纪玻利维亚赠法国科学院的文物金块
1833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馈赠的乌拉尔金块
19世纪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时期珍贵标本
重达5公斤的澳大利亚世纪金块
“这些标本的文化价值远超过60万欧元物质损失,”斯库里奥斯强调,“黄金在黑市比宝石更易流通。”
女子得手后即乘高铁经马德里逃往巴塞罗那。9月30日,她在巴塞罗那机场准备飞往上海时被捕,随身查获1公斤已熔化的金块。实验室分析显示,熔金成分与失窃金块完全匹配(金85%、银15%含微量杂质)。警方推断其余5公斤金块或已被熔炼并通过暗网销往中东、东南亚黑市。
现场遗留的角磨机、焊枪气罐等工具及周密的前期侦察(包括提前一周摸排安防系统),使警方确信其背后存在国际犯罪团伙。法国艺术犯罪专家指出,此类针对贵金属的“商品盗窃”近年频发,犯罪组织常通过熔炼文物销毁证据。
目前国际刑警组织已向亚洲海关发布黄金走私预警,本案将于11月在巴黎刑事法院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