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在互联网神游时,偶然误入了一个神秘的贴吧——“永动机吧”。
尽管有关“民科”与“永动机”的讨论已算是老生常谈,但令我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在各路科普内容满天飞的当下,“永动机吧”仍然能够聚集一大批倔人,搁那没日没夜地钻研着人类的科技极限。
与隔壁的“民科吧”相比,这儿虽然人很少,但学术氛围却相当浓郁,几大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百舸争流,誓要脚踩热力学定律,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这也让永动机吧就像是《三体》中那间“智子屏蔽室”一样,一群与世隔绝的人,创作出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理论。
而当我深入拜读后才发现,现在的民科也玩上“抽象”了吗?
虽然大家大概都知道永动机是啥,但咱还是例行惯例简单介绍下。
永动机是指:“一种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或者只需要一个初始能量就能永远做功的机器,是一种仅存在于概念中的理想模型”。
在永动机的百年历史沿革中,无数种第一类、第二类永动机都在经历了研究与实践后被推翻,让永动机成为了一种科学伪命题。换句话讲,在人类现有的物理框架中,永动机就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被做出来的机器。
当一种概念被赋予“绝对”的否定后,那些撞南墙的勇敢,往往会被外界看作是一种愚蠢。出于善意,最初哪怕知道民科们提出的各种“理论”都是笑话,但大家依然愿意秉持着真诚,耐心向他们解释着其中的谬论与漏洞。
然而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民科“不听不学不看”的杠精精神,还是彻底磨灭了他们最后的善良,也由此诞生了越来越多到吧里找乐子的人。
于是他们模仿那些大胆的“发明家”,纷纷提出了自己设想中的“永动机”,只是这些永动机越看越让人觉得奇怪……
比如,找两个互相联通的传送门,一罐香油(不挥发版)一个转轮、一个小马达、一个发动机。以液体从高处落差的力,带动水车和小马达发电,再经由低处传送门传回到高处,以此循环。

别问为啥是香油,我也好奇,莫非发明家家里是产香油的?带动销量?
又或者是在地球非同步轨道的卫星上,捆绑大量的线圈,通过线圈切割地磁场产生电流……虽然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不太能搞懂其中的理论基础,只是从这么大的阵仗上来看,恐怕真得等三体人快到了那天,才能勉强有机会实践。
而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些过于夸张化的创意,大多都是冲着整活找乐子来的,他们起初更愿意将“永动机”的发明视为一种调侃和玩笑,让大家乐呵乐呵,然而随着民科界的神人越来越多,这种玩笑也逐渐发展为一种嘲笑和讽刺。
例如有人是演都不演了,发明了吃屎与排屎实现资源的自我内循环,从而达成永动机的效果。最初在接触到那些讽刺民科的攻击性语言时,我也会眉头一皱,觉得是不是过了,但随着看得案例多了以后,才深刻领悟到了那个道理: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会很无语。
有时候我真的宁愿相信,这些上了岁数的大爷们是领先版本,提前学会了互联网的抽象与整活,但结果却只能是:现实很残酷啊。所以尽管我在写稿时自信以上案例都是整活,但实际上心里也没啥底,毕竟“永动机吧”里充满奇迹。
在互联网的早期,因为传播媒介的限制,民科往往都是带着他们的学术成果,盘踞在各大论坛、贴吧。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民科们已垂垂老矣,但他们对于“永动机”的执着,却也在短视频时代留下了斑点痕迹。
一方面,在流量的催动下,那些老民科的家里成为了特别“观光景点”,在他声泪俱下的“表演”(也可能不是表演)中,他是被“牛顿定理”欺压的悲情人物,那辆锈迹斑斑的“永动机”,则是证明他曾反抗命运,为人类谋福祉的丰碑。
只是在那些“参观”的人看来,这些民科遗老更像是个“猴子”,那所谓一腔热血的执着,也不过是丑态百出的小丑行为。
在另一方面,别有用心者还将“永动机”视为牟利工具,他们用“省电”“节能”等各种虚幻泡沫来包装自己的机器,通过售卖、入股等方式,欺骗着一个又一个老年人。

他们的“永动机”往往都会有其他欺骗性的名称,什么量子发电机,XXX自动机等等,以此来躲避法律风险
最初我只是觉得好笑,怎么可能会有人买这种一眼假的机器呢?这不是把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嘛,直到某天我看到购物软件上万销量的“省电王”,我沉默了。

这种省电王早被打假过,里面就是些破板材,不仅没有省电效果,还会费电
如今,随着各类科普内容百花齐放,“永动机”早已褪去了他神秘的外衣,在历史无数次的验证过后,这个名词已经逐渐脱离了科学讨论的范畴,在各种娱乐化的熏陶中逐渐变为了一种“符号”。
当永动机逐渐被大众视为一种不可能之物时,造永动机自然也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梦。而这种遥远甚至有些荒诞的距离感,让“永动机”逐渐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符号,这个符号的表层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化解读。
比如黄油+猫就能够实现生物永动机。

根据墨菲定律,黄油面包在下落时会让有黄油的一面先落地,而猫在半空中落地又会实现脚先落地的状态,将两者绑在一起,以此循环便出现了永远不落地的“旋转永动机”
比如询问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如何能从死罪中获生,答案恐怕只有让他在监狱里发明出永动机。
再向深处去探索,这种娱乐的背后藏着的是属于勇者的浪漫。永动机所代表的是人类的终极幻想,当能源不再是有限的难题,当生产力得以全面解放,当构建人类认知的底层代码被颠覆,世界的走向是好是坏,我们也全然不知。
虽然少了许多想跳过过程直达“永动机”的民科,但实际上人类社会一直走在寻找“永动机”的路上。

概念化一劳永逸的永动机不存在,但各种新能源的尝试,同样是我们走在路上的表现
或许驱动永动机的能源一直都存在,那是一种存在于人类内心的“固执”。无论是民科还是科学家,他们固执地不断去探索“永动机”,这本身也是一种“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