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还记得,当年M巧克力豆那“快到碗里来”的广告语,曾带领过一个互联网语言的风潮。
快到碗里来——意思就是,“你是我的菜”。我们不知道如今这汤圆的流行,是否在冥冥之中构成了一种前后呼应。但当人们回顾“汤圆”这个表情时,确实多了那么一种“快到碗里来”的意思。
由于汤圆表情越来越泛滥,人们已经不满足只将它作为一种简单的表情使用,而是将其变成了一种可二创的内容。
汤圆,开始化为一种更加纯粹的吉祥物。
必须要说明的是,下面绝大多数汤圆,都来源于一位名为“thunder_aq”网友的创作(也有一部分来自AI),只不过相比起这位创作者,显然他创造出的汤圆要火上许多倍。
而就像汤圆有各种馅料一样,这汤圆的表情,也渐渐开始和各大电竞战队的logo形象搭上了边。
最开始,只是S赛前夕,国内这几个战队的形象梳理:
比如BLG战队,就是蓝粉色的“布噜噜”汤圆;而“听见你说”的滔博,就是和滔小桃这一吉祥物相近的汤圆。这两位由于是国内LPL年度的冠亚军,所以偶尔也被放到了一个碗里,供观众们下饭食用。
而当来到世界赛,全球16支队伍都在瑞士轮凑齐开始大乱斗之后,更多品牌的汤圆,就随之而来。
比如五冠王T1的汤圆。
再比如在亚洲邀请赛(俗称区王杯)上大放异彩的GAM——这个我们都熟悉的越南战队,由于战队老板是个光头墨镜,所以这个汤圆,也变成了光头墨镜;而进入S赛八强、来自隔壁赛区的省队CFO,因为形象是“飞牡蛎”,所以也落到了大众的碗里。
渐渐地,所有战队都开始有了自己的专属“汤圆”。
然后,随着汤圆越来越多,它们还逐渐还带上了类似计数工具的内容——赢了就是黄汤圆,输了就是红汤圆,淘汰了就是黑汤圆。
这还没完。
随着s赛的推进,这些“汤圆”们的特征,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拟人。s赛瑞士轮中一场又一场比赛过后,它们开始随着比分变化为不同的形态,并逐渐有了自己的灵魂。
毕竟,在入围赛到瑞士轮这个阶段,AL,BLG,TES,IG这四个队伍的战绩各不相同:
一个是一支韩国队都没打过,一个是一支韩国队都没打过;一个是一支韩国队都没打过,一个是一支韩国队都没打过。

解释一下:入围赛到瑞士轮中,AL连克两个韩国队晋级,BLG没碰见韩国队但出局,TES连败于两个韩国队但最后晋级,IG输给T1出局
在前三轮开打的时候,国内的这几个战队的汤圆,大概是下面这样:
率先出钱的AL战队一路硬仗干翻对手,早早化身旅行小熊猫备战之后比赛;落入绝境的BLG战队则心慌不已,小输一场的TES眉头微微一皱——而早早回家喜提十七强的ig同学,就从碗中的汤圆,变成了血条清空、居家放假的汤圆。

至于IG为什么还有蓝条,那还要归功于ig名宿宝蓝选手在抽签时的神之一手。
而后来,当tes在组内被韩国队抽陀螺,掉入生死局,血量一截一截掉的同时——那首《突然的陀螺》播放量已经二度增长,来到一千七百万了。
而最终,当瑞士轮打完之后,汤圆变成了这样:
甚至,还衍生了一系列牛头人表情包:
如今,AL将直面五冠魔王T1,所以情况,就变成了这样:
你会发现,它竟然从一种特定领域内的通用表情,逐渐分化成了一种二创行为。从中,你能发现某些亚文化的诡异变动。
这汤圆,本是一个极其小众的表情,却从原本的阴阳怪气,到一种约定俗成的暗号,随后影响扩大化,蜕变为某种具象化的符号——就好像是lol里的小小英雄,或者we战队那名为“究极风暴霸王狂暴雷霆混沌战斗螺旋升天小鸟兽”的吉祥物,成为了某种直观的象征。
神奇的是,这个演变的过程消解了某些负面的情绪,变为一种更加纯粹、许多圈内人都为之接受的东西。
这东西,似乎成为了一种更加显性的亚文化符号——或者说,“B小鬼的时尚单品”。
当然,如今在特定领域的人们,依旧用着这汤圆表情,也在对应着某种心照不宣的暗号。汤圆依旧是汤圆,就在平台表情包的列表里,从来没变过——但如今再次看见它时,终归是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触。
说回那当下进行的s赛,看了这么多汤圆,我也确实想看见,TES和AL其中某位国产汤圆加冕为王的那一刻——而同时,我也是真的饿了。
自北方的天气一轮又一轮降温后,我是真的有点馋汤圆了。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英雄联盟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