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咱们四个就屯BP机,囤五年拿出来卖,绝对发财。”这是电影《乘风破浪》中六一的台词,这个桥段也让许多观众都觉得非常搞笑,之所以令大家捧腹是因为,在如今看来,当年火热无比、价格不断创造新高的BP机在手机不久之后就进入淘汰期,最后随着各地寻呼台的关闭潮,BP机也变得一文不值。所以,靠屯BP机发财的这个想法不但搞笑且过于天真。
但最近一段时间,电影中的搞笑桥段似乎在现实中开始上演,不少“六一”开始囤积起华为手机,起因是余承东于几天前举办的2020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的一场演讲上向外界发出了“华为很快将无芯可用”的声音。
消费级市场很快对此作出反应,搭载麒麟系列芯片的华为手机价格开始走高,笔者本人朋友圈中几位从事手机业务的经销商也相继发布动态,大都类似“现在不买,未来会更高”的言论。
一时间,网上针对华为手机涨价这件事吵开了锅,部分人表示在当下关键时刻要用实际行动支持华为,涨价可以接受;也有一部分人对此有异议,电子产品作为消费级产品并不具有投资属性,随时间推移价格逐渐走低是市场规律,华为如此逆经济规律的做法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借机大量囤积华为手机,待日后高价抛售赚一大笔钱的行为和“屯BP机”的搞笑行为没有区别。
华为手机究竟有没有涨价?屯华为手机真能赚钱?这估计这是最近几天让许多朋友感到困惑的两个问题。针对大家的这些疑问,笔者根据近期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推导出了一些结论,应该能够给困惑中的你提供一些参考。
涨价正不正常?
产品涨价与否主要与成本有关,我们做出这样假设:一家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在亿级以上的企业,通常来说产品各个零部件的采购都是直接与供应链上游企业进行对接,比如台积电,又比如高通,这样高昂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均摊。
但这样的合作方式令厂商在成本控制方面会比较被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小米。2020年初,雷军发布微博称骁龙865芯片的成本比上一代产品贵一倍,成本增加幅度比较大,所以最终我们看到小米10系列的价格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区间。
另外,这种合作模式如若受到外部环境干扰,企业与上游供应链渠道的对接也会受到阻力,部分配件需要转向渠道二级散货供应商进行采购,这样无疑会增加了采购环节,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最终反应在产品上就是价格的上涨。所以,在这种模式下,产品价格的涨动是非常正常的。
但这个假设套用在华为身上并不完全适用,目前华为与芯片上游渠道的对接受到了断供制裁,直接导致一段时间后没有芯片可以继续使用,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华为也无法转向二级渠道进行零件采购,外部针对华为的制裁以及麒麟芯片的特殊性在这其中均占有一部分原因,所以采购成本增加这个原因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故涨价对于华为手机来说并不正常。
华为真的涨价了?
但华为手机真的涨价了?其实想得到准确的答案非常简单,直接前往华为官方售机渠道进行验证即可,笔者也在华为官方商城以及电商平台观察了几款主流在售华为手机的价格,结果显示部分已发售一段时间的机型售价低于开售价格,部分上市时间较短的机型价格依旧和开售时保持一致。
所以,在余承东发出“无芯可用”这样的声音之后,华为官方渠道在售机型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