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主线
这部动画有三条主线,分别是堀越二郎在现实中制造飞机的历程,以及梦境中和意大利飞机制造师卡普罗尼的相遇,再就是堀越二郎和女主角菜穗子的爱情故事,这三条主线在动画的结局融汇到了一起,在结局中,主角在现实中看到了满地的飞机残骸,之后镜头一转进入梦境,这时候卡普罗尼出现,两人对话后女主角菜穗子出现,并且对堀越二郎说一定要活下去,纵观这三条主线,现实部分显得平淡,梦境部分充满了狂想,爱情故事部分则显得浪漫。
其实宫崎骏导演的本意可能是想通过现实的残酷来衬托梦境部分和爱情部分的美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并没有这么做,现实部分只是处理得比较平淡,而没有过多的表现战争的残酷之处,只是不断的通过一些小细节暗示时代的诸多问题,比如说主角在休假时候遇到的那个神秘而知晓一切的外国人,以及动画中没有现身但是给主角造成了一定困扰的秘密警察。
不过虽然宫崎骏没有过多表达现实的残酷,但是这种平淡的处理却也使得梦境部分和爱情部分显得更加动人,尤其是对于日本之外的观众而言,更乐于看到梦境部分和爱情部分,而在看到现实部分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过于平淡,甚至昏昏入睡。
宫崎骏之所以不厌其烦花费了那么长的篇幅来交代现实部分,个中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他是日本人,而且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而且在他的动画生涯中,这是他第一次表现那个时代,那个对于他影响深远的时代,那个他的父亲生活过的时代,正如宫崎骏在一些采访中提到的那样,他是怀着对于父亲的怀念来拍这部动画的,而且他认为他的父亲和堀越二郎有着颇多相似之处,除此之外,堀越二郎这个人物的事迹以及另外一个原型堀辰雄的事迹都是他早年便已经熟知了的,所以宫崎骏对于那个时代的怀念情感,使得这部动画中现实部分显得如此的亢长,也使得整部动画的时间长达两个小时之久,这是一种冒着商业风险的做法,而在日本有资格敢于这么做的导演,恐怕也只有宫崎骏等寥寥几人了吧。
任性的宫崎骏
前面笔者提过了,宫崎骏拍这部动画是因为功成名就了,所以才触碰如此敏感的题材,所以才会不顾年轻观众的心理,那么宫崎骏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应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一个宫崎骏这样年过七旬的老者,人生该经历的太多都经历过了,因此思考的问题和以前会有很多不同,往往这个时候,人就会思考自己在剩下的有限的岁月里面能够留给世人哪些东西,事实上宫崎骏可能很早就思索过这些问题了,所以他才会之前拍摄出了《幽灵公主》和《龙猫》乃至于《千与千寻》等动画,他拍摄动画都是希望表达出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思考,希望能够通过动画追寻某种美好的事物,对于日本社会的种种扭曲情况,他一直是持鄙夷的态度,应该说他的动画都是在追求某种田园主义的东西,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的绘画风格来源于日本本土的某种自然文化,此外宫崎骏一直以来制作动画都坚持能够让儿童看懂,并且以儿童作为最大的观众群体,在他看来,儿童是未来的希望,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动画告诉孩子们一些东西,因此说这些元素和风格以及定位正是宫崎骏此前打动很多观众的要素,也是很多儿童乃至于成人喜欢他的动画的缘故。
然而这一切在《起风了》里面都变了,田园主义和自然元素虽然还有所呈现,但是却不过是点缀,动画中大量出现的场景是在城市中或者是室内,而动画隐晦的表现手法则使得很多年轻观众看不懂,更何谈儿童了。
宫崎骏这么做的缘故在于,之前各种主题和题材他都已经尝试和制作过了,比如他认为当下需要出现魔幻主义的动画,但是他已经做过《幽灵公主》了,更早则有《风之谷》,至于感动了无数少年儿童的则有《龙猫》和《悬崖上的金鱼姬》了,因此重复自己对于宫崎骏而言是一件无法接受并且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关于这种现实人物纪传体的题材则是他以前所没有制作过的,这恐怕正是吉卜力社长铃木敏夫提出这部动画的企划并且能够说服宫崎骏接受制作的最关键元素,按照铃木敏夫的话来说,这个题材可以令宫崎骏感到烦恼,进而年轻几岁。
铃木敏夫的用心也是良苦的,毕竟宫崎骏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之后便处于某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对于宫崎骏这样一个长期忙碌的导演而言,如果不工作简直就是无法容忍的事情,而铃木敏夫提出这么一个破天荒的题材,恐怕也是为了让宫崎骏在这样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变得更有活力一些吧。
至于为什么没有制作成一部针对儿童观众的动画,在于铃木敏夫对于宫崎骏说了这么一句话:儿童也需要看不懂的东西。而据宫崎骏自己的回忆,他小时候看过一些当时看不懂的影片,但是这些影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进而深刻影响到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宫崎骏觉得也有必要制作类似的东西。
其实宫崎骏真正的想法是制作这样一部讲述过去的动画来提醒人们不忘历史,有点像是他留给世人的一笔遗产一样,这就好比他是留下了一个玄妙无穷的谜之盒子,现在的小朋友看不懂,但是等到小朋友们长大了再次打开盒子可能就会领悟到宫崎骏的良苦用心了,就好像我们小时候读书对于很多文章都一知半解,长大了之后才知道那些文章其实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