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专栏 > 讲武堂 > 正文

游民讲武堂 二战意大利为何逗比 墨索里尼:责任在我?

2015-03-01 20:29:50 来源:游民星空[原创] 作者:最后的防线 编辑:最后的防线 浏览:loading

一场闹剧,也许是悲情演出?

  1943年,意大利投降,接着战火在其国土上又燃烧了两年,随着硝烟散尽,《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论断却又一次浮现在人们的耳畔:一个政权的衰亡,往往是无节制扩张带来的、无可避免的后果;虚假的强盛埋下了衰败的伏笔,随着征服的扩大,其毁灭的因素也倍增——时隔1000多年后,它又在亚平宁的废墟上故地重演。

  1933-1940年,墨索里尼把原本良好的局面化为倒行逆施,当它最后兴冲冲地投入世界大战时,实际已失去了获胜的所有资本:对军事变革的熟视无睹,对有限资源的任意挥霍,对战略困境的麻木不仁,这些无知无畏的心态摧毁了其生存的根基,而另一方面,对之前所有失策的举动,它又缺乏纠正的动力。毕竟,把脆弱示人是尴尬的,把享乐主义变成战时经济是痛苦的,把堑壕战的迟钝换成闪击战的凌厉是困难的,把天真的幻想变成坚定的意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决定了它不可能从自我良好的幻觉中挣脱出来,从战争爆发第一天,这个政权的命运便注定了。

游民星空
先天不足的国力,也许能够借助政治手段提升;军队的孱弱天性,并非不能通过训练和组织弥补:对二战中的意大利,其最大的问题也许并非所谓“民族性”,而是高层的短视和决策错误。(图片来源:二战那些事)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那些士兵无论可笑或可悲,戴着也许只是一张假面具。何况,对失败,政治家尚有资本文过饰非,但堑壕中的士兵不能——他们的命运早已与效忠的政权绑定。对意大利军队,唯一能有的选择是:要么带着窃喜走进战俘营,要么被轰鸣的盟军坦克碾碎——闹剧的背后是悲剧,真相其实也正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人们只看到了戏谑的一面?原因也许在于:它有作为调味品的价值。毕竟,在史家笔下,战斗了,失败了,放弃了,这种经历完全不够动人,甚至无法凑成两页三行,若要做到下笔江河奔涌,若描述对象没有壮烈成仁,就难免被戏说——毕竟,噱头总是比真相诱人。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关于二战意大利的段子,无论“炮兵因缺乏撬棍而投降”还是“吃垮盟军战俘营”,所言大致非虚,但必须强调的事实是,这些桥段的流行都与英国的战时宣传有关。(图片来源:《二战那些事》)

  不仅如此,这些桥段大部分诞生于1940-1941年——那正是英国需要提振士气的年代:船队被击沉;首都遭轰炸;殖民地岌岌可危;此时,只有制造更滑稽的洋相才能鼓舞国民的尚武精神。于是,北非的胜利便被提升到了关键的高度。那时意大利人不仅握着一手烂牌,还作出一种志在必得的姿态,最后输得极惨,自然成了理想的嘲讽对象。换言之,在我们熟知的段子中,欢快的俘虏不过是反复刷新下限的演员,至于老谋深算的英国人,才是真正的后台策划——何况二战的胜利让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本身。

  戏说无可厚非,但历史不止于此。意大利人留下的教训也许是:面对近期和长远利益,一个国家该如何避免贸然——尤其是当命运把帝国的秘密如同私语般交给它的时刻。至于曾困扰意大利人的精神状态,并没有因一个法西斯政权的败亡而消失,它始终在寻觅下一群目标,譬如像墨索里尼般狂妄的统治者和无条件忠于他的子民们。

游民星空
感谢《二战那些事》系列丛书为本文提供部分配图

阅读更多精彩专栏文章,请点击图片按钮:

游民星空


  为了给广大游民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游民星空现面向玩家征集文章投稿,有意者欢迎加入游民星空投稿交流群。

PS:入群者请于两日内及时向管理编辑商量投稿事宜,仅限文字投稿。PPS:本群并非粉丝群,谢绝闲聊,如无投稿意向者,请勿扰。

点击链接加入【游民星空投稿交流群】:364404070

二维码:

游民星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分享到: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好物推荐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