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复活“年度欺诈游戏”,他们走上了和蓝洞相反的路

BB姬
2018-07-20 17:37:57 浏览:0 0

本文作者:mikasa

  在我们介绍过的游戏、游戏公司里,有一部分能用四个字概括他们的命运--高开低走。

  发售前后被吹得天花乱坠,却迅速陨落,抢救无效的《进化》;曾经的跳伞一哥《H1Z1》,在失人失势之后,沦为鸡肋;抱着成年老IP左右为难,卖身求荣的SNK...

モホテヌソユ

  当然,还有“一直在道歉,从未被超越”的《绝地求生》,眼看着蓝洞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除了游戏厂商一系列的“睿智”操作造成了悲剧,还反应了一个客观事实:

  我们能够留给一款游戏的时间正在越来越少。

モホテヌソユ

  即便一款游戏看上去很有趣,刚玩体感也不错,但如果在后续更新中趋于平淡,或者脑抽捅了娄子,玩家很可能直接放弃这款游戏,没错,是放弃。

  随后无论你再怎么挣扎,“嘿,我们更新了XXX,非常Coooool,不回来玩玩吗?”

  被坑过的玩家哪怕花十分钟吃回头草都不太愿意,更别提给第二次机会了。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一款游戏一经面世就被负面新闻狂轰滥炸,经过两年的时间,竟然慢慢赢回了大家的信任,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口碑逆袭。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无人深空》。

モホテヌソユ

  前几天,《无人深空》发布了“NEXT”更新预告,终于要把最早承诺的多人模式加进去了,离完全体更进一步。

  从“年度欺诈游戏”到“多半好评”,《无人深空》的这两年异常低调,也许只有无意间刷到它的Steam页面才能唤起点不好的回忆。

モホテヌソユ

  而为了复活《无人深空》,游戏开发商Hello Games走上了一条和蓝洞相反的道路。

  这一切还要从《无人深空》最辉煌的起点说起。

备受期待的小作坊

  2013年的E3游戏展,人头攒动,来现场的玩家、媒体、从业者都怀着各自的期待,索尼、任天堂、微软的大战谁能胜出?育碧藏着什么惊喜?《GTA5》会公布PC版吗?

  可这些大厂差点被一家来自英国的小工作室Hello Games抢了风头。

モホテヌソユ

  在索尼发布会上,Hello Games得到了特殊优待,登台亮相了自家的独立游戏《无人深空》。

  《无人深空》的预告片可能不是最精彩的,但绝对是最有话题性的,结合官方的介绍,无不体现了Hello Games的野心。

  在这款可联机的科幻冒险游戏里,玩家身处一个开放的宇宙空间,自由探索千奇百怪的星球,接触不同的外星文明。为了生存,收集材料,建造基地,驾驶飞船,你可以成为宇宙商人做买卖,当个科学家专心搞发展,或者继续探索之路,给自己发现的星球命名。

モホテヌソユ

  最酷的是,《无人深空》在宣传时反复提及,游戏里存在18,446,744,073,709,551,616个星球,如此庞大的内容不需要占用很多资源,因为他们是由算法随机生成的。

  所有的特点用一句话总结:地球OL算什么,我们做的是宇宙OL!

モホテヌソユ

  这样的宣传架势,要是是索尼说出来,大家都得愣一下,而Hello Games脸不红心不跳就吹起来了。

  说Hello Games是小作坊并不是开玩笑。在《无人深空》之前,Hello Games的作品只有一款叫《Joe Danger》的手机游戏,和它的续作、移植作。

モホテヌソユ

  Hello Games的规模更是小的可怜,只有十几个成员,2013年刚对外公布《无人深空》时,团队里甚至有一大半人不知道有这回事。

  也是在同一年的圣诞节,Hello Games办公所在地遭遇了一场暴雨,附近的河决堤,淹没了整个工作室,几乎所有的电脑、开发工具都被破坏了。

モホテヌソユ

  得益于《无人深空》惊艳的预告片,配上草根工作室的悲情遭遇,加了感情分,当时大多数人对Hello Games充满信心,以至于后续发布的任何消息都在拉高围观者的期待值。

“年度欺诈游戏”

  2016年8月,《无人深空》经历了短暂的跳票后正式发售,Steam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0W,可见宣传做的多么成功。接下来的场景大家都知道了,先是第一批玩家的评价严重两极分化,随后一波波滑铁卢式的崩盘接踵而至。

モホテヌソユ

  怎么回事呢?画质缩水,玩家根本看不到壮观的自然景象,眼前是一片荒芜的地表和滑稽奇丑的莫名生物;

モホテヌソユ

  重复度高,的确能去不同的星球,但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是换了色彩的贴图;玩法匮乏,机械的重复劳动,操作还贼麻烦。

  这些只是正式版《无人深空》缺点的冰山一角,最气人的是官方对“没有多人模式”的回应。

  制作人Sean Murray说,“游戏中的宇宙如此之大,两位玩家相遇的概率几乎为零。”,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想想,这谎撒的连自己都骗进去了。

モホテヌソユ

  《无人深空》已经不能用缩水来形容了,对比E3上的预告片和制作人的大肆宣传,这简直是诈骗!

  中国玩家把《无人深空》被戏称为无人深坑,在国外论坛,它的绰号更气--“年度欺诈游戏”。

モホテヌソユ
为了讽刺《无人深空》,玩家自制了《无马里奥深空》

  “骗局!还有比这更扯淡的游戏吗?”愤怒的玩家们给《无人深空》送上了5W+封差评,差评率达到接近70%。

  《无人深空》所带来的争议让一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V社都看不下去了。

  有玩家发现自己玩了8个小时的《无人深空》竟然能正常退款,随后有媒体报道,Steam默认了针对《无人深空》的无条件退款。

モホテヌソユ

  两周时间失去了90%的玩家,各方恶评如潮,媒体争相指责,平台弃车保帅...

  对于一家小作坊开发的独立游戏来说,某种程度上已经是“社会性死亡”了。

  反抗的浪潮压得Hello Games喘不过气,甚至还传出了工作室人去楼空,卷钱跑路的谣言。

モホテヌソユ

  对了,《无人深空》的定价是60美元,对标3A大作,这价格比早一年发售的年度游戏《巫师3》还要贵。

  《无人深空》最大的问题还是吹牛吹得太过了,讽刺的是,次年的GDC大会上,《无人深空》获得了年度最佳游戏创意奖,难道是“创新性地欺骗消费者”?

モホテヌソユ

  而根据在场人的说法,颁奖时《无人深空》的团队成员没有人出席领奖。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无人深空专区

1 2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好好聊游戏
为了复活“年度欺诈游戏” 他们一路忍辱负重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8/2018072015245823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