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巴姬
《马力欧卡丁车》系列作为任天堂最重头的竞速类游戏,从SFC时代就一直服务于任天堂的每一代游戏机,无论是掌机还是主机都不曾被遗漏。任天堂快乐理念之一“易于上手,难于精通”首次出现,就是指这一款外表极其简单,又有深度的赛车游戏,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款作品的成长史吧!
系列的第一款作品《超级马力欧赛车》诞生于SFC,从这个命名我们能看出这款作品最早还是作为“超级马力欧”系列的衍生作品出现,这款作品一经放出就受到了全世界游戏媒体的高度赞扬,在作品发售后让卡带制作方日夜加班赶制还是供不应求,最终以全球销量876万敲定了SFC主机霸主的地位。
初代马车定义了很多被后续沿用的设定:分屏对战、GP模式、对战模式、地图设计、神秘箱子和各式各样的道具。最重要的是敲定了一套至今仍未改变的键位设计,试问有哪个游戏系列可以27年来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键位却能一直不变的呢?
宫本茂看到这款游戏在SFC上的潜力后,决定把整个IP从“超级马力欧”中单独拿出来,而正式得到命名的作品就叫《马力欧卡丁车64》。任天堂的N64在历史上并非什么特别成功的主机,但是这台主机却有两个横扫整个北美的竞技类作品诞生,一款是《任天堂明星大乱斗64》,另一款则是《马力欧卡丁车64》,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看到有许多北美玩家为了这两款游戏每天泡在怀旧游戏酒吧。
完全3D化的赛道让比赛的乐趣增添了更多的维度,许多地图中还有捷径的设定,玩家只要具有加速蘑菇就能通过捷径,也是这一部作品开始让马车的地图有了更多可探索的空间。同时这也是第一款正式被神游科技引入中国的《马力欧卡丁车》作品,作为2003年发售的神游机上为数不多的游戏首发阵容。
《马力欧卡丁车64》在如此惨淡的N64上都斩获了千万销量,所谓打铁要趁热,任天堂让火焰纹章的开发商Intelligent Systems工作室负责开发了一款针对GBA的马车续作。于是《马力欧卡丁车Advance》就此问世,本作相比《马车64》更像SFC版的《超马车》移植重制版,地上再次铺满了意义不明的金币,但是神秘箱子变成了立体版。
GBA时代的玩家基本上都玩过这款游戏,本作因为GBA的按键不够,所以去掉了回头张望的动作,同时也支持GBA当时非常流行的四人本地接线联机对战,应该是不少玩家儿时印象非常深刻的游戏。
作为任天堂比较失败的主机之一,NGC就没有N64那么走运了,除了《任天堂明星大乱斗DX》一战成神之外,大部分游戏遭受滑铁卢。其中就包括了这一代的《马力欧卡丁车 双重冲击》,本作首次加入了双道具设计,但是为了要秀出双道具的特性设计了双人驾驶赛车的设定。
玩家获得双道具后可以按“Z”键进行切换驾驶员达到切换道具的操作,但是为了让两个驾驶员都能放车上,本作的卡丁车看起来更像是一台拖拉机。在国内NGC属于任系断代产品,没人见过这款游戏不算奇怪,但是即便在国外同期的玩家也是更乐意去玩《马力欧卡丁车64》,只有少数玩家会考虑NGC版。
经历了NGC的挫折后,任天堂似乎也发现两人开一台车似乎不太适合,所以本作《马力欧卡丁车DS》再次回归了单人开车的模式。本作还是第一款加入了网络对战功能的马车作品,并且操作手感大幅度升级,地图规模也大幅度增加,除了16张基础地图外还有16张怀旧地图,地图数量成为了系列之最。
本作最大的突破是依靠NDS的“支援联机”功能,实现一张卡带八人游玩的模式,不要以为有这个模式,游戏销量就会受到影响。马车的毒瘾相信玩过的都知道,靠这个功能大量原本没马车的玩家就被朋友拉入坑,截至NDS停产马车DS共售出2359万套,NDS的掌机江山可以说有马车的一份。
也许是连续两部主机马车失力,任天堂决定痛定思痛,大幅度修改、调整马车的基础构造,完全重构了游戏的物理系统,每个角色的重量有了明确的分级,加入了Wii方向盘的体感操作,还有大量的新角色和新道具加入,各式各样的花样地图应有尽有,《马力欧卡丁车Wii》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怪物。
最终本作的累积销量3720万套,在怪物级销量的Wii平台上仅次于永远无法战胜的Wii sports,而最夸张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这款游戏至今仍有出货。2018任天堂财年公布,在本财年中Wii版马车都还卖出去了20多万套,可见本作的影响力有多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