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作品里的僵尸,是如何“进化”成现在这样的?| 东亚篇

ACGx
2019-07-18 19:08:42 浏览:0 0

  在很多ACG作品中,“僵尸”是一种非常不科学,但又受人喜爱的文化元素。

  从CAPCOM最早于1996年出品的游戏系列《生化危机》,到武井宏之自1998年开始在《少年JUMP》上连载的漫画《通灵王》……只要是这些ACG作品与惊悚恐怖、灵异玄幻沾点边,各式各样的僵尸几乎都不会缺席。

  按照作品世界观地域和设定的区别,ACGx将这些僵尸大致分为了欧美、东亚两种不同的流派:

游民星空

  第一种是名为“丧尸”(英文:Zombie,在中文圈经常会与“僵尸”的称谓混用)的不死生物,常见于以欧美国家和地区为世界观背景的ACG作品中。丧尸最大的特征,就是活人受到某种病毒感染或者迅速死亡后立刻出现僵尸化,行动迟缓但毫无痛觉,以活人为食。

  有趣的是,随着现代流行文化的不断融合,在不少文创作品中,创作者们总是会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丧尸的存在合理性。所以丧尸这种不死生物,也能代表西方世界对不死生物的理解和认知特点:一切看似不合理的存在,都可以用“科学”来强行解释(至少看起来科学)。

游民星空

  第二种则是以东亚,尤其是中国文化而创造出来的“僵尸”(亦称“粽子”,英文:Jiangshi)。

  僵尸浑身僵硬,通常只会在夜间行动,它是人类在死去一段时间,并满足某些条件(如风水不好、修行者施法)才诞生的不死生物,所以在它的身上,总是围绕着东方玄幻的文化色彩——丝毫不惧怕一般刀剑攻击的僵尸,却害怕是黑驴蹄子、桃木剑、符咒等一系列驱邪的法器,其存在很难用现代科学去解释,这正是僵尸与丧尸之间在概念上的最大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丧尸和僵尸都有各自独立的名称,但在中文语系中,两者因为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在名称上都呈现出了混用的状态。

  在炎炎夏日即将到来之际,ACGx将通过两篇文章来分别介绍这2种僵尸流派的前世今身。此次推送的“东亚篇”的主角,即是特别讲究玄幻的“僵尸”。

将上古神话与民间传说相结合的中国僵尸

  僵尸,是源于中国明清时期民间传说的一种妖怪。虽然在中国妖怪文化中,僵尸发展的历史较短,但它与其他的妖怪一样,都与中国上古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传当年黄帝和蚩尤大战,黄帝大军被蚩尤请来的风伯、雨师召来的漫天风雨所困。于是,黄帝便令天女魃下界,用她的神力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使得风雨消散。最终的结果,是黄帝擒杀了蚩尤,但天女魃却因此丧失了神力,只能留在人间,其所到之处终年不雨,于是被人们称之为“旱魃”。

游民星空

  最初,民间传说中的旱魃同时具有神怪的两面性。从汉代中后期开始至明初,旱魃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神性,变成了一种邪恶的小鬼形象。每逢干旱,民众们都会进行一种名为“斩旱魃”的仪式,希望通过驱赶旱魃的方式求雨。时至今日,在我国北方仍有一些地区保留了这项传统的民俗活动。

  到了明清时期,旱魃开始与刚死去不久的僵硬尸体划上了等号。主要原因是曾经有不少道士、术士认为僵尸能够吸水,而这种特性与带来干旱的旱魃高度类似,两者的属性开始逐渐重合——旱魃拥有了僵尸的外形,而僵尸则成为了与旱魃类似的邪物,并大规模地出现在此时的各类小说怪谈之中。

  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小说集《子不语》,就曾把僵尸化分为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这8种不同的类型等级,而所有类型的僵尸都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进化为旱魃,最后甚至还能进化为一种名为“犼”的神。而同时期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则把僵尸的形成原因,分为了新尸突变、葬久不腐2种类型。

  正是在这些小说怪谈的助推之下,关于僵尸这种妖怪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民国时期兴盛一时的“湘西赶尸”传说,以及“赶尸匠”这种古老职业的真实存在,更是让僵尸这种邪物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可以说,僵尸形象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更多的是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经过上千年的长期融合而形成。虽然这种妖怪的存在并不能用科学来解释,也没有人亲眼见到过,但它早已成为了不少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谈资,这就已经足够了。

由灵幻功夫片开启的僵尸文化复兴

  随着电影技术传入中国,僵尸的形象从原本的文字,逐渐变成通过大荧幕来传播。

  据考证,中国第一部僵尸电影,是1936由中国香港南粤影片公司出品,杨工良执导,杨一萍、胡蝶影、巢非非等人主演的恐怖电影《午夜僵尸》。该电影讲述的是兄弟二人争夺家产,弟弟被哥哥杀害,继而化身僵尸而回来复仇的故事。

  虽然这部电影目前在网络上并未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不过从文字描述的内容上看,这部电影与流行于民间的各类神鬼怪谈小说一样,主要卖点还是在于令人心惊肉跳的感官体验。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香港电影在1970年代正式迎来了黄金时代,内容创作开始趋于多元化。其中,在邵氏、嘉禾等电影公司的投资,以及狄龙、姜大卫、李小龙等武打明星的涌现,功夫片开始成为当时中国香港电影内容创作的中流砥柱。

游民星空

  不过从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功夫片的市场地位开始逐渐被《七十二家房客》这类能够讽刺社会现实的电影取代,急需创新。与此同时,随着1970年代《鬼马双星》《半斤八两》《卖身契》等喜剧电影的市场成功,喜剧得到了中国香港电影市场的重视——功夫喜剧,如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就是功夫片的创新品类。

游民星空

  在众多武打明星中,洪金宝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1980年,洪金宝自编自导自演的灵幻片《鬼打鬼》上映,这部将功夫喜剧、僵尸元素结合的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当时的中国香港电影全年票房冠军,成功开创了灵幻功夫片(也称僵尸片)的创作风潮。

游民星空

1 2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面向高端二次元用户,持续分享深度见解与探讨。
东亚ACG作品里的僵尸 是如何进化成现在这样的?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9/2019071817210897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