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装备和英雄定位
DotA除了英雄丰富多彩,装备也是琳琅满目。我很喜欢用“适应性”来形容英雄,对装备我也是如此认为。就拿来说,确实是一件不错的装备,但并不是每个英雄都适合带一根在身上。
那么如何选择装备呢?首先要了解每件装备的特性,然后要了解在使用的英雄的特性。我们常看到某些英雄会有“标配”的说法——像是与
、
与
——这都是从装备和英雄可以引起怎样的化学反应出发来说的。
但任何“标配”都不是绝对的,一切意外与创新也都可能发生。但要理解这一点,不是说选个英雄然后乱出装备就好,而是要先体验那些稳定而标准的路线,了解其中的缘由、特色,才能有进一步发挥个人想法的基础——就像先人们一直说的:不了解传统,就无法创新。
为什么我们总能在IHCS或CW的Replays中看到职业选手有一些非主流的装备构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了解局势对装备的影响。
就拿今年WCG中国赛区CaNt与EHome的比赛来说,其中一场EHome选出了5法速推的阵容,CaNt阵容中没有传统的后期DPS,而是祭出了+
企图以奇兵取胜。但不幸的是,前半场EHome的法师众强势Map Control,并凭借完美的Combo将CaNt压制得非常惨,
不但毫无发挥更在针对下变成死神。眼看EHome势在必得之时,
抛弃了原本的辅助身份,硬是憋出
和
霸道Carry,由于有
的存在,
视若无物般地穿梭在EHome的5个法师中,最终CaNt成功翻盘。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英雄的装备未必要依照所谓的传统路线或预定思路来完成装备积累,如果CaNt的只是按照原定计划出出
、合一个
或者做
这样的辅助道具,结果会是怎样呢?所以,DotA的局势是动态的、你的装备思路也应该是动态的。比如说,
的
、
、
连击与
可以在瞬间制造可怕的单体伤害,可是如果局势非常不顺,甚至预计30-40分钟你都无法获得
的话,继续死憋是不可取的。
是一件会随时间掉价的装备,其威力在40分钟后就很不理想了,所以这时候也许转而合成平滑又不会掉价的
是更好的选择。
而一个英雄选择什么样的装备路线常与其在这场比赛中的定位是息息相关的。局势变了、英雄的定位也可能发生偏移,那么装备也要跟上这种变化。就像上文中的从Ganker+Support转换为DPS+Carrier那样,相信并敢于追从自己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就好像在完成
与
的积累后,一定要选择
或
吗?如果对方的强后期DPS已经成型——像是
、
这样难于正面对抗的角色——那也许利用
来多路推线寻找机会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总之,在最恰当的时刻选择最恰当的装备,是需要对DotA深刻的理解作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