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专栏 > 游民专栏 > 正文

业界奇扒:SE的PC平台战略和发展历程(四) 转型探索放眼全球

2014-12-27 13:24:58 来源:游民星空[原创] 作者:岑舟 编辑:影子摩西 浏览:loading

【游民星空独家专稿 文/岑舟 编/影子摩西】

点击看上期:SE的PC平台战略和发展历程(三):《最后的神迹》的尝试失败

  由于《最后的神迹》在PC平台的试水大失败,所以SE将眼光放到了那些一直坚持研发PC游戏的厂商身上,例如宝开公司和黑曜石公司,SE的这种做法可说是顺应了时代大潮,因为在那一时期,除了SE之外,其他日本公司也都在采取类似做法。例如SEGA和Sumo Digital就合作过《VR网球3》,CAPCOM也和瑞典的GRIN等游戏公司合作过一些作品,例如那款争议很大的《生化尖兵》,再如KONAMI就把多年前旗下的热门游戏品牌《火箭骑士》次世代新作的开发权交给欧洲的小组Climax Studios,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试图取悦那些欧美的游戏玩家,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更多的是失败的案例,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公司的此类尝试都是积极而有益的。

游民星空
(点击进入专栏页面)

游民星空

  SE在这方面的步子迈得比其他公司要大得多,其一在于SE因为曾经的日式RPG繁荣之故,积累了不少资金,比起其他公司而言在于资金方面有着一定优势,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SE虽然曾经尝试过一些RPG之外类型的游戏制作,但是大多并不成功,并且在了解欧美玩家口味喜好方面更是近乎空白,《最后的神迹》就是这种缺乏了解的典型表现,像CAPCOM有生化危机系列,KONAMI有合金装备系列,这些游戏虽然本质上还是日式游戏,但是都带有一种欧美化的以假乱真感觉,并且操作等诸多要素都更接近欧美游戏。

游民星空
生化尖兵

  虽然SE自家最为国际化的最终幻想系列也很受欧美玩家的喜爱,但是这些游戏无论内在还是表象都是典型的日式游戏感觉,例如典型的日本唯美风格的人设2010年的CEDEC上,SE旗下两名制作人就曾提出欧美游戏中的英雄都是肌肉大叔的形象,并以此为切入点细致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起源,以及欧美与东方游戏文化的差异,足见东西方文化差异之大,以及日式RPG普遍采用的那类战斗系统,更何况在如今日式RPG衰落的年代,除最终幻想系列和王国之心系列外,SE很难再找出令欧美玩家如此喜爱的日式RPG游戏了,在日本非常热门的勇者斗恶龙系列在欧美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一直都表现得不愠不火,这才是SE面临的最大问题,SE近些年已经过度压榨最终幻想这个品牌的价值,各种移植作复刻作或是外传层出不穷,而玩家对于这个品牌的好感度也正在逐渐下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力图突围并且有着强烈野心的SE在和欧美公司进行合作方面是不遗余力,全面出击。

游民星空
最终幻想系列品牌被过度压榨了

我们不妨看一下近年来SE和欧美公司合作过的一部分游戏:

  《前任任务:进化》,和Double Helix公司合作
  《魔林迷踪》,和宝开公司合作
  《地牢围攻3》,和黑曜石公司合作

  这三款游戏相当具有代表性,前线任务系列是SE旗下一个很有名的二线系列,曾经也是不少老玩家喜欢钻研的游戏,并且也是SE旗下为数不多在世界观和风格上有些偏向欧美化的系列,所以SE选择将旗下游戏开发权外包给欧美公司的时候,首当其冲就是《前线任务:进化》,而这款系列新作也从以前的战棋策略类型变成了时下比较热门的机甲动作类型;《魔林迷踪》这款游戏就比较有趣了,由于宝开公司的宝石迷阵系列和植物大战僵尸等作品近年来无比火热,使得益智类游戏市场逐渐被重视,这类游戏开发资金少,但是收益巨大,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SE开始频频尝试和欧美公司合作制作此类游戏。

游民星空
《前线任务:进化》是一款机甲动作游戏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分享到: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好物推荐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