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作为苏联的胜利坦克 T-34到底能不能打?

最后的防线
2016-11-28 21:07:57 浏览:0 0

“跟T-34比,德国坦克就是垃圾”

亚历山大·博德纳里,T-34坦克车长,苏军第20坦克旅

“苏联的T-34坦克很优秀,但无法和我们的虎式坦克匹敌”

奥托·卡利乌斯,虎式坦克车长,德国陆军第502重坦克营

“这不是一篇《战争雷霆》或《坦克世界》的软文,但可以确定的是,阅读本文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上述游戏中的武器”

最后的防线,游民星空编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T-34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对它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几乎没有书籍会刻意忽略,这些书籍对T-34有着极高的评价,“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超越时代的坦克”“打碎闪电战神话的武器”……这些只是其称号中的一小部分。

游民星空
在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境内的各个主要城市中,几乎都会有一座T-34纪念碑,毫无疑问,任何这样的纪念物,都象征了某种与之关联的传说和信念。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今天的T-34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武器,而是一个与历史、宣传和信仰糅合在一起的神秘集合体

  不仅如此,甚至不关注历史的人们也爱上了T-34——这是因为它们在电影和游戏中的表现,T-34拥有优雅和粗犷并存的外形,是防护和火力的完美结合。虽然如今,第一部支持操纵T-34的游戏已无从考证,但从《战地1942》到《使命召唤》,从WOT到WT,它们始终有着抢眼的地位。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战争雷霆(上)》和《坦克世界(下)》中出场的T-34坦克,可以注意到其炮塔和负重轮等细节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源自3D模型取材上的不同,在现实中,由于生产时间、使用工艺、制造地点不同,相同型号的T-34之间的细节差异可能有上百处之多

  今天,在书籍和游戏中接触过这种坦克的人清楚,上述赞誉,主要源于其搭载的大口径主炮、倾斜式装甲和大功率柴油机;这些元素赋予了T-34火力和生存性,并让它比多数对手更为灵活敏捷。不过,据说崇拜往往是盲目的,在当年老兵们的回忆中,T-34使用了劣质材料、质量不佳、问题此起彼伏,而在今天,很多人却将这种“原始”视为一种优点。

  这也就引出了本文讨论的问题:T-34究竟是怎样的武器?事实上,由于其服役时间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其优劣决不能一概而定,必须放在特定的时期加以判断。不仅如此,介绍这种坦克的优劣之前,我们还必须理清若干误区。

误区1:在1941年,数量稀少的T-34不足以扭转溃败

  与我们想象的相反,T-34在现实中并非所向披靡,甚至在其性能优势最明显的1941年都是如此,相反,它们虽然在个别场合在给敌人带来了心理震撼,但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战后苏联宣传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它们数量稀少,以至于根本无法阻止德国坦克“潮水般的攻击”。但统计数字给出了不同的说法,从1941年6月到12月,苏联方面有3017辆T-34赶赴前线——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以二战初期的标准尤其如此。

游民星空
T-34 1940年型的装甲布局示意图,可见其正面、侧面和后方装甲厚度均为45毫米,在1941年可以防御绝大多数反坦克武器的射击

  不就如此,你还会发现,在这段时间,与同一体量的德国坦克相比,T-34甚至拥有数量优势。从6月到12月,连同增援在内,德军在东线共投入了2686辆三号、四号坦克以及突击炮,其中还包括了安装小口径火炮的三号坦克早期型,在上述装甲车辆当中,火力最强的莫过于突击炮和四号坦克,但它们只安装了一门短管的75毫米炮,而且只有在发射钨芯穿甲弹时,才能在500米外击穿T-34的车体。

  在防护领域,它们和T-34差距巨大,比如四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只有30-50毫米。可以负责任地说,抛开乘员、地形等因素,在一对一的正面交锋中,德国坦克要想击毁T-34,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1941年,德军装备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它们设计于1930年代,在与T-34的性能比较中处于劣势

  这就产生了一个尴尬的悖论,虽然T-34纸面性能胜于德国坦克,在数量上比同类德军坦克多10%,但战斗的结果却是一边倒的。对于这一匪夷所思的事实,苏联历史书上还经常抛出另一个原因。

误区2:1941年,T-34零敲碎打地投入了战斗,导致其优势无从体现

  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事实上,在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这些T-34坦克,实际和更强大的KV系列坦克一道,被集中部署在了重点作战方向上的骨干部队当中。比如说,在西部特别军区,第6机械化军麾下的第4和第7坦克师中,就有238辆T-34和KV系列坦克。而在基辅特别军区的第4机械化军中,其下属的第8和第32坦克师也共有313辆T-34和99辆KV。考虑到T-34、KV坦克的性能——在1941年,被誉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机动打击力量,这些部队也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由于在战争初期损失巨大,这种编制只维持了几个月的时间,在1941年8月之后,苏军对装甲部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许多坦克师的残部被改编为坦克旅。每个旅在理论上拥有29辆T-34或KV坦克,以及至少38辆轻型坦克——可以看出,其中T-34和KV坦克仍然占据了一个较高的比例。

游民星空
1941年夏季,准备开赴前线的T-34。在1941年初,其部署就遵循着“集中使用”的原则,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其表现仍然非常糟糕

  那么,在宏观战略上,T-34坦克的部署是否如此呢?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在战争爆发时,苏联一直将机械化军视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其作战任务非常明确,这就是对敌军主力发动致命一击。至于后续组建的坦克旅规模明显更小,但在部署上,苏军从来没有放弃“集中使用”的打算。

  按照当时苏军的作战指导纲要,这些坦克旅经常作为集团军、方面军,乃至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投入战斗,用于抵挡德军的大举突破。另外,考虑到当时德国人日益稀薄的兵力(每个装甲师不足100辆坦克)、以及被不断拉长的战线——与对手相比,苏军在坦克的使用上,并不存在过度分散的问题。

误区3:即使是1941年,T-34的表现也充满了亮点

  按照1941年的统计数据,在永久损失方面,苏军坦克大致相当于德军的7倍,而如果将德军所有的全履带装甲车辆(如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火炮等)包括在内,这一比例也能达到6.6:1。而在苏联永久损失的约20500辆坦克当中,又大约有2300辆T-34和900辆KV。

  毫无疑问,仅仅这一数据,就足以反驳本节标题中的说法。不仅如此,与优异的纸面性能相比,其战场表现实际相当拙劣。我们不妨做一个激进的假设,即只算T-34和KV系列同德国坦克的损失之比。此时,其数字仍然是3200辆对2300辆,或者说1.39:1——换言之,即使在这个激进的假设下,T-34的表现仍是彻底失败的。

游民星空
1941年,在白俄罗斯境内,两辆T-34(右侧)因为渡河地点选择不当、陷入沼泽而被乘员自行炸毁,在图片左侧还可以看到一辆相对老式的BT系列坦克,在当时,很多T-34的损失都是由于乘员操作不当所致

  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纷繁复杂,但大多根源可以追溯到苏联军队自身,尤其是斯大林对战前局势的误判,这一点不仅导致了苏联陆军的一溃千里,也导致了T-34的折戟沉沙,在损失的2300辆T-34中,许多都是使用不当的牺牲品,在战争爆发初期的混乱中更是如此。

  最大的问题在于乘员缺乏训练,在1940-1941年,苏军的坦克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编,在这些改编中,原先的坦克旅被合并为机械化军,但在战争爆发时,无论是这些部队的军官,还是下级单位的坦克兵,都缺乏足够的培训。同时,为了保密,许多苏军的T-34战前实际实际是被封存在仓库内,乘员甚至没有时间熟悉其机械结构。在1941年,苏军实际是驾驶着一种完全陌生的坦克投入了战斗。

游民星空
1941年秋季,被抛弃的T-34,隶属于苏军第32坦克师,执照在照片中,我们看不出其车体有被炮弹击穿的迹象,在当时,许多T-34实际是因机械故障无法回收而被抛弃的

  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后勤领域,许多T-34缺乏配套的穿甲弹,甚至处在没有弹药的尴尬状态下,而在苏联军队中,其76毫米炮弹的到位率只有规定的12%;至于其维修部门也严重缺乏牵引车和拖拉机。于是,在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月,许多T-34实际是在受损后被乘员自行炸毁了,或是简单地抛弃在战场上,这构成了T-34表现不佳的另一个因素。

  不过,即使我们假设,在当时损失的T-34中,有50-60%是由于后勤问题或操作不当,其战损的T-34仍达到了1000辆以上,考虑到当时德军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这一数字仍然相当耸人听闻。

游民星空
1941年夏季,一辆T-34在进行回收时,因遭遇袭击,意外与前方的牵引车相撞,而被彻底炸毁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除却战略失误和后勤补给,还有什么导致了T-34的惨败?此时,我们的目光只能聚焦于这种武器自身:事实上,如果详细分析这种坦克,仍不难发现其中仍有许多无法用数据表现的缺陷。1941年,一份来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的报告,为我们揭开了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份报告中写道:“一个英勇的37毫米炮炮组宣称,他们23次命中了一辆T-34,但最终只卡住了对手的炮塔座圈。”

  按照传统的理解,上述报告只能证明“T-34的优异性能”,因为作为德军的主力反坦克武器,在500米外,37毫米炮只能击穿29毫米的60度倾斜装甲,而T-34的正面倾斜装甲厚度达到了45毫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份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是,驾驶T-34的苏联车组,居然能坐视对手连开23炮——按照二战期间普遍的经验,一门反坦克炮在开火3-4次之后,就会遭到对方的猛烈反击。

游民星空
1941年,一辆T-34与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同归于尽。在卫国战争初期,许多车组选择了这种战斗方式。在反映出乘员英勇无畏的同时,这种方式也表明,当时T-34的车组训练不足,观测设备也存在问题,使得他们宁愿选择撞击

史诗背后

  除却乘员训练不足、战备不充分之外,T-34的设计缺陷也不容否认。从许多角度看,1941年时的T-34并非一种完善的设计,它的原型车在1939年才建造完毕,并且随着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被仓促从试验场推向了生产线。在工程师和军方眼中,T-34也绝不是完美的“全能坦克”,相反,它只是一种取代老式坦克的权宜之计。

游民星空
1940年,T-34原型车在三档车速状态下从一圈铁丝网上碾过,目的是检验遭遇障碍时传动和行走系统的可靠性。虽然T-34在纸面上性能优秀,但当1940年,第一批该坦克装备部队时,部队的评价却相当糟糕,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火炮容易卡壳、精度也太差;其次是动力系统故障频发;另外,其观瞄设备也存在问题,其乘员甚至无法看清战场态势

  就在服役后不久,部队的意见纷至沓来,在1940年,苏军甚至有停产T-34,转而生产T-50轻型坦克的打算,同时,其改进型的开发也在进行中,其中一种是T-34的改进版A-41和T-34M,它增强了防护、改良设备,并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而更激进的型号被称为A-44——这种坦克将发动机完全前置。按照工程师们的回忆、和军方的命令及文件,T-34将在1942年被上述坦克取代,至于已完成的车辆,也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回厂进行改进。

  但突然爆发的战争打乱了军方的部署,面对战争初期的溃败,苏联红军冒不起停产T-34的风险,否则的话,坦克部队将会无车可用,战争也会以一败涂地结束,于是,T-34的弊病也被延续下来。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如果苏德战争晚两年爆发,届时德军遭遇的可能不是更多的T-34,而是它的后继型号,如上图中的T-34M和下图中的A-44,前者可以看做T-34的大规模改进型,更换了火炮,安装了车长指挥塔,正面装甲提升到60毫米,而后者则是一种全新的型号,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安装57毫米炮的方案,其车体正面装甲达到了至少75毫米

  在T-34的固有缺陷中,双人炮塔所受诟病最多,在其中,车长除了要指挥其它三名乘员,判断战场局势,还负责火炮的瞄准和开火,如果这位车长碰巧还是排长,他还需要通过无线电和旗语等方式,协调其它车辆展开行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下,他很容易陷入手忙脚乱中。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争雷霆专区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讲武堂:作为苏联的胜利坦克 T-34到底能不能打?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6/20161128xtn_162_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