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骷髅岛》中的大块头,是如何诞生的?

最后的防线
2017-04-12 20:43:33 浏览:0 0

流产的续作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低谷期,金刚也从没有死,早在1935年,《金刚》的原导演梅里安·库珀便在筹拍一部续作,并准备引入当时非常火爆的“超级英雄”——人猿泰山。当时,库珀已经和老东家RKO工作室彻底闹翻,并与先锋影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然而,当得知库珀筹拍《金刚》续作的消息后,RKO工作室立刻对其展开了舆论轰炸,并宣称“金刚”的知识产权完全属于RKO。

  库珀怒不可遏,他一直认为“金刚”属于自己的创作,理应享有自由使用的权利,这令他和前东家最终对簿公堂。而在漫长的庭审后,法院裁决,由于金刚的形象实际是大猩猩的“巨型化”,因此,在其知识产权中,一部分属于公有领域,RKO的控诉理由实际是不成立的。

游民星空
《金刚》的制片商RKO,围绕这头大猩猩的版权问题,库珀和RKO打了许多场官司

  虽然关于金刚的法律问题就此解决了,但这次事件带来的副作用是,许多电影公司在库珀合作时变得瞻前顾后——他们担心另一场法律纠纷,这对电影和自身的形象都没有好处。

  在《金刚》于美国退场后又过了五年,好莱坞的怪兽电影经历了复苏,特别是在20世纪30末和40年代末,环球影业将两部备受好评的怪物电影拍成了系列——这就是“德古拉”和“弗兰肯斯坦”系列。不仅如此,环球还趁势推出了更多经典的怪兽电影,比如“狼人”和“木乃伊”系列。和RKO的短视不同,财大气粗的环球影业推出的电影往往制作精良,这些都帮助其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但环球影业也清楚地知道,观众会出现审美疲劳。正是因此,从1940年代开始,他们开始尝试一些新做法,比如将各种怪物混搭进一部电影,这也是后来大乱斗类电影的起源。

游民星空
1930年代,出现在银幕上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按照当年电影人的设想,它将在一部电影中作为金刚的敌人出现

  1943年,环球推出了第一部此类作品《弗兰肯斯坦对战狼人》,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这些电影的成功,也引起了当年《金刚》的特效制作师奥布莱恩兴趣,为此,他向RKO工作室提出建议:也许可以用类似的方法重启《金刚》,并让让金刚以旧金山为舞台,同著名的怪物——弗兰肯斯坦展开一场恶战。

  奥布莱恩甚至向RKO工作室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书,其中包括了一张金刚的素描、整个旧金山的场景布局,以及弗兰肯斯坦的新造型。整个项目被定名为“金刚遇见弗兰肯斯坦”。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金刚遇见弗兰肯斯坦》报告书中,金刚和弗兰肯斯坦的造型

  但阅读了奥布莱恩的建议后,RKO工作室却建议将其改为“金刚大战金怪(King Kong vs. The Ginko)”,因为他们担心这个项目侵犯环球影业对弗兰肯斯坦的版权。而此时,RKO工作室早已无力像当年那样呼风唤雨,更没有钱或资源来拍摄类似的影片。最终,奥布莱恩的项目被介绍给了制片人约翰·贝克(John Beck),他向奥布莱恩保证,会找到一家能让项目上马的电影公司。同时,贝克还聘请编剧乔治·叶茨(George Yates)为项目创作了一个临时剧本,由于弗兰肯斯坦的形象来自玛丽·雪莱的小说《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因此,叶茨将其重新命名为《金刚大战普罗米修斯》。

  然而在美国国内,贝克却四处碰壁,因为拍摄《金刚》电影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极为费时,几乎没有制片商敢于试水。这让他只能前往海外——最终,他来到了曾山寨过“金刚”的国度——日本。在1950年代,伴随着战后的经济复兴,日本电影工业迎来了繁荣,而当时最有名的电影企业——东宝株式会社也随着这股潮流冉冉上升。

《金刚大战哥斯拉》

  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东宝株式会社和大导演黑泽明合作,拍摄了《七武士》等许多名垂青史的电影,这让东宝株式会社赢得了国际上的声誉。但更引起贝克兴趣的,是他们在怪兽电影中取得的成就:特别是1954年上映的《哥斯拉》,在电影中塑造了一头庞大而凶残的蜥蜴,它因为原子弹试验而发生了变异,随后跨过太平洋,在日本制造了一场浩劫。

游民星空
电影《哥斯拉》剧照,它的成功,对后来《金刚》系列的复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平心而论,《哥斯拉》的成功既来自对怪物的塑造,也来自当时人们对核武器的恐惧——这一点对日本人来说尤其如此,在《哥斯拉》上映时,距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还不到10年——他们生活在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而在《哥斯拉》中,他们将再次见证似曾相识的噩梦。同时,《哥斯拉》的成功还要得益于入乡随俗的经营策略。比如在美国版中,东宝就删除了约10分钟的镜头,同时添加了20分钟的新剧情,其中增加了一个新角色——史蒂夫·马丁——报导哥斯拉大闹东京的美国记者。这一切,都令美版《哥斯拉》贴近了美国人的审美口味。

  《哥斯拉》上映后,在世界各地好评如潮。随后4年,东宝又推出了许多类似的怪兽电影,其票房和舆论上的反馈都大体良好。而这些,又反过来坚定了其拍摄怪物电影的信心。

  这时,约翰·贝克带着“金刚与普罗米修斯”的剧本来到了日本,并和东宝的高层一拍即合。由于这头大猩猩在日本的影响力,东宝一直对金刚电影很感兴趣。但另一方面,东宝也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吸引更多观众,让金刚对战弗兰肯斯坦是不够的——它的对手应当更庞大、更可怕。这时,他们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让当年美国的“怪兽之王”、对战日本的“怪兽之王”哥斯拉——一定会创造出惊人的票房效果。

  由此,诞生了1962年的《金刚大战哥斯拉》 ,其讲述的故事是:一家日本公司在寻找制造特殊药品的材料时,偶然在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现了金刚,并试图将其带回国内作为宣传。但途中,金刚挣脱了束缚、到处横冲直撞。与此同时,怪兽哥斯拉也突然在北冰洋现身,正一路朝着日本前进。军方很快发现,要想解决这两个怪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它们自相残杀……

游民星空
《金刚大战哥斯拉》的导演:本多猪四郎

  为拍摄这部电影,东宝召集了1954年《哥斯拉》的原班人马,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总导演本多猪四郎和特效导演圆谷英二,后者尤其对重现“金刚”功不可没:20世纪40年代,日本军队曾邀请他拍摄了许多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宣传片,其中有大量用模型拍摄的战争场景,其效果几乎称得上以假乱真。战后,东宝株式会社发现了圆谷的才能,并将其投入到了电影《哥斯拉》的拍摄中。

  当圆谷得知,自己将为金刚电影担任特效导演时,便放弃了手头的所有项目,以全力支持这项工作。事实上,在30多岁时,圆谷就是《金刚》的忠实粉丝,他认为参与这部电影是一种荣誉——这对《金刚与哥斯拉》中特效的成功起到了巨大作用。

游民星空
圆谷英二后来成为奥特曼系列的监督,在这张剧组照片中,奥特曼正在像个犯错误的孩子一样接受圆谷英二训话,左侧还可以看到他的好基友——巴尔坦星人

  当时,日本对电影预算和拍摄时间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在拍摄与怪兽有关的场景中,圆谷必须拿出最廉价、且效率最高的方式。圆谷后来回忆说,最初,他计划像原作中那样,采用定格拍摄的手法,但由于时间所限,这种方法明显不切实际。

  因此,他最终还是决定,让演员钻进怪兽戏服,而城市、飞机、坦克等则使用模型,至于其中最重要的场景(如金刚和哥斯拉在富士山的决战),则依旧使用定格拍摄完成——这种模式就是我们熟悉的“特摄”。

游民星空
《金刚大战哥斯拉》宣传海报

  不仅如此,东宝还决定,《金刚大战哥斯拉》的画面采用2.35:1的纵横比,这在当时非常前卫,被称为“东宝宽屏”。另外,该电影还将使用彩色胶片——因此,这也是两头怪兽首次以真实的颜色出镜。

  随后,整个剧组开始设计哥斯拉和金刚的戏服,和初代相比,这一代的哥斯拉没有了头上的小耳朵,同时背鳍更加高大,身躯则稍微显得臃肿了一些。至于金刚的设计则更为一波三折,期间,圆谷英二弃用了整整四套金刚的戏服,因为他感觉,这些服装和他理想中的金刚存在差距。

  而在打斗场面上,圆谷决定让操纵金刚和哥斯拉的演员自由发挥。由于没有先例可循,他们只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最终,他们决定以日式摔跤作为打斗戏的蓝本,并为此练习了多达几百个小时。

游民星空
与黑恶势力狼狈为奸:拍摄期间,特效导演圆谷英二同金刚和哥斯拉的扮演者交流

  另一个令剧组关心的问题,是影片该采用怎样的拍摄风格,为此,总导演本多猪四郎和圆谷英二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在这个问题上,本多希望更多采用阴暗、恐怖的氛围,以此让场景更震撼人心。但圆谷英二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电影的风格应该更鲜亮、更愉快,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未成年观众。最终,东宝的高层批准了圆谷英二的想法,这让本多猪四郎非常恼怒,后来他甚至不客气地说:“这简直是在乱来。”

  这部电影的标题之所以被命名为《金刚大战哥斯拉》——而非《哥斯拉大战金刚》——也是基于深刻的商业考虑——按照东宝的调查,在美国和日本,金刚的形象都要比哥斯拉更受欢迎,因此有必要将其放在片名开头,从而突出其存在感。另外,这一点也影响了电影的大结局,几经讨论之后,剧组决定:让金刚战胜哥斯拉,以便迎合大多数观众,但同时,哥斯拉也不会彻底死透——这就为续集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游民星空
《金刚大战哥斯拉》的打斗戏,其动作参照了日本摔跤

粗野的大猩猩,如何成了青少年之友?

  作为项目的提出者,贝克也获得了《金刚大战哥斯拉》在亚洲以外的独家代理权,以及改编整部作品的权利。为了让电影更符合美国观众的欣赏口味。贝克与两位专业编剧合作,对《金刚大战哥斯拉》的剧本进行了大幅度改写。

  在美国版中,贝克等人对电影进行了重新剪辑,同时加入了许多新镜头和人物,其中就包括了向联合国传递消息的记者埃里克·卡特,以及纽约自然博物馆馆长阿诺德·约翰逊。为了完成改编,贝克花了大约1.55万美元,并在1963年以20万将其出售给环球影业,最终,这部别具特色的电影,终于带着金刚,在1963年出现在了美国观众面前。

游民星空
《金刚大战哥斯拉》剧照,上映后,舆论对其褒贬不一

  在上映后,舆论对《金刚大战哥斯拉》褒贬不一,但其票房成绩却蔚然可观。在日本,其取得了同题材电影中最高的上座率,并售出了大约1255万张票——首轮公映的总收入则达到了3.5亿日元——在当年日本电影票房排行榜上排行第四。

  《金刚大战哥斯拉》的成功给日本电影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公映之后,陆续有25部类似的特摄怪兽电影上市,圆谷英二更是以此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在1966年制作出了人尽皆知的《奥特曼》系列。

  而这股潮流中诞生的作品,又反过来影响了金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65年上映的电影《加美拉》,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加美拉的形象不过是给哥斯拉套上了一个龟壳,但在电影中,加美拉却基本是作为人类捍卫者的形象登场的,这完全不同于之前电影中、怪兽凶神恶煞般的设定。这些让《加美拉》备受青少年的喜爱——而它恰恰是《金刚大战哥斯拉》没有实现的目标——以上一切,也推动金刚逐渐摆脱了“邪恶”的标签,并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

游民星空
电影《加美拉》剧照

  而相关方迈出的第一步,是在电视动画领域:1960年代,电视逐渐占据了西方家庭的客厅,并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娱乐媒介之一——期间,美国的电视公司Videocraft注意到了金刚的价值,并从RKO获得了授权,以制作一部面向未成年人的连续剧,鉴于实景拍摄的成本,整个项目最终被缩水成了一部动画片。

  由于在当时,美国电视动画产业并不成熟,因此,Videocraft决定与日本动画企业联手,最终,他们找到了未来《七龙珠》系列的制作商——东映,而这个项目,也将是第一部日本人打造、并面向美国市场发行的动画——它后来被命名为《金刚秀(The King Kong Show)》。

游民星空
《金刚秀》的动画截图

  《金刚秀》的主人公是邦德家族,其中有三个主要角色:邦德博士、他十多岁的女儿苏珊·邦德和小儿子博比·邦德。和之前的金刚电影不同,《金刚秀》中,金刚是一个正面角色,他憨厚、正直、力大无穷,多次协助邦德一家挫败了邪恶势力。虽然续集的计划最终被取消,但在《金刚秀》中,金刚憨厚的形象仍然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甚至可以说,这部动画片不仅达到了商业上的目标,还完成了金刚转型的第一步。

》点击查看本文下篇《

 

游民星空

上一页 1 2 3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金刚:骷髅岛》中的大块头,是如何诞生的?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7/20170412xtn_162_1.jpg